目录
1. 模板方法模式
1.1 定义、优缺点、适用场景
- 1. 模板方法模式
- 1.1 定义、优缺点、适用场景
- 1.2 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定义:在抽象类的一个操作中定义一系列步骤,而将操作的一些步骤在子类中进行实现,这样子类也不会改变该操作及其步骤顺序。它是一种类行为型模式
优点:
- 它把认为是不变部分的算法封装到父类中实现,而把可变部分算法由子类继承实现,便于子类继续扩展
- 它在父类中提取了公共的部分代码,便于代码复用
- 部分方法是由子类实现的,因此子类可以通过扩展方式增加相应的功能,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 对每个不同的实现都需要定义一个子类,这会导致类的个数增加,系统更加庞大
- 父类中的抽象方法由子类实现,子类执行的结果会影响父类的结果(通过钩子方法实现),这导致一种反向的控制结构,它提高了代码阅读的难度
- 由于继承关系自身的缺点,如果父类添加新的抽象方法,则所有子类都要改一遍
适用场景:
- 算法的整体步骤很固定,但其中个别部分易变时,这时候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将容易变的部分抽象出来,供子类实现
- 当多个子类存在公共的行为时,可以将其提取出来并集中到一个公共父类中以避免代码重复
- 当需要通过子类控制父类的结构,通过钩子方法进行实现
结构:
-
抽象类/抽象模板(Abstract Class) 抽象模板类,负责给出一个算法的骨架。它由一个模板方法和若干个基本方法构成。这些方法的定义如下:
- 模板方法:定义了算法的骨架,按某种顺序调用其包含的基本方法
- 基本方法:是整个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 抽象方法:在抽象类中声明,由具体子类实现
- 具体方法:在抽象类中已经实现,在具体子类中可以继承或重写它
- 钩子方法:在抽象类中已经实现,包括用于判断的逻辑方法和需要子类重写的空方法两种
-
具体子类/具体实现(Concrete Class) 具体实现类,实现抽象类中所定义的抽象方法和钩子方法
实现:
public class TemplateMetho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Class template = new ConcreteClass();
template.TemplateMethod();
}
}
// 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
// 模板方法
public void TemplateMethod() {
if (HookMethod()) {
concreteMethod();
}
abstractMethod1();
abstractMethod2();
}
// 钩子方法
public boolean HookMethod() {
return true;
}
// 具体方法
public void concreteMethod() {
System.out.println("抽象类中的具体方法");
}
// 抽象方法1
public abstract void abstractMethod1();
// 抽象方法2
public abstract void abstractMethod2();
}
// 具体子类
class ConcreteClass extends AbstractClass {
// 重写父类的钩子方法,改变父类的具体方法执行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ookMethod() {
return false;
}
public void abstract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抽象方法1的实现");
}
public void abstract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抽象方法2的实现");
}
}
运行程序,结果如下:
抽象方法1的实现
抽象方法2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