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冒泡排序的介绍
- 1. 冒泡排序的介绍
- 2. 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 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如果一轮比较下来没有进行过交换,就说明序列有序,不需要进行下一轮的比较了。因此要在排序过程中设置一个标志flag判断元素是否进行过交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
算法稳定性:冒泡排序就是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2. 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需求:将五个无序的数:3, 9, -1, 10, -2。使用冒泡排序法将其排成一个从小到大的有序数列
步骤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步骤详解:
第一轮:
- 9和-1比,9>-1,则它们互换位置:3, -1, 9, 10, -2
- 10和-2比,10>-2,则它们互换位置:3, -1, 9, -2, 10
- 此时最大值浮到了最右边
第二轮:
- 3和-1比,3>-1,则它们互换位置:-1, 3, 9, -2, 10
- 9和-2比,9>-2,则它们互换位置:-1, 3, -2, 9, 10
第三轮:
- 3和–2比,3>–2,则它们互换位置:-1, -2, 3, 9, 10
第四轮:
- -1和–2比,-1>–2,则它们互换位置:-2, -1, 3, 9, 10
- 至此,排序结束
程序如下: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3, 9, -1, 10, -2};
// 测试冒泡排序
bubble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 冒泡排序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tmp = 0;
// 标识在一轮排序中,是否进行过元素交换
boolean flag = false;
// 时间复杂度为O(n^2)
// 用于控制遍历多少轮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用于控制在一轮中,遍历多少次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进行交换。同时flag为true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如果在一轮中没有发生过元素交换,则退出
if (!flag) {
break;
} else {
// 重置flag,便于下次循环判断
flag = false;
}
}
}
}
运行程序,结果如下:
排序后:
[-2, -1, 3,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