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B417科研笔记

暂无认证

  • 1浏览

    0关注

    154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混合波束成形|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

B417科研笔记 发布时间:2019-09-21 14:55:50 ,浏览量:1

系列前一篇文章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几个月一直偷懒,没有写文章。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写这一系列文章的主旨在于: 许多人以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来显示自己的牛逼, 而我则喜欢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来证明自己的努力。今天想写一下关于混合波束成形的算法设计。

文章目录
  • 前言
  • 系统模型与数学建模
  • 设计算法的思路
  • 一些仍然值得研究的问题
  • 相关阅读

前言

混合波束赋形专栏| 对5G热门研究技术:混合波束成形算法的讨论与经典论文的推敲,一点拙见,如有偏颇,望不吝赐教,盼即赐复。

系统模型与数学建模

关于MIMO,波束成形和5G毫米波等基本概念,可以参考前作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应该是全网讲的最简洁清晰的攻略了。 因此,后续的推导将默认你们已经掌握上一篇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传统的MIMO系统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数据处理部分,除了 发送端数字域的数据处理, 还需要包括

  • 发送端的DAC (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
  • 发送端的上变频操作
  • 接收端的ADC(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
  • 接收端的下变频操作

用于实现这一系列操作的被称为射频链路 (Radio Frequency chain, RF chain)。而在传统的MIMO中,为每根天线配置了一条射频链路。其优点在于,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数字域的数据处理(即任意地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后直接输送到发送天线进行发送。这样的数据处理也被称为全数字波束成形 (Fully-digital beamforming)。 而缺点在于,随着天线数目的增长(5G系统大规模MIMO中,天线数可达数百),已经无法负担为每根天线都配置一条对应的RF chain的开销。于是,为降低硬件开支,混合波束成形 (Hybrid analog and digital beamforming, HBF)结构应运而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出自HBF的经典论文,其读书笔记可参考前作 混合波束赋形专栏|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法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简单说下其结构和各符号的意义:

  • N s N_\mathrm{s} Ns​: 发送信号的维度,也可以称为 同一时刻发送了 N s N_\mathrm{s} Ns​路信号。

  • N t N_\mathrm{t} Nt​, N r N_\mathrm{r} Nr​: 发送与接收天线数

  • N R F t N^t_\mathrm{RF} NRFt​, N R F r N^r_\mathrm{RF} NRFr​:发送与接收的RF chain数目

  • F B B \mathbf{F}_\mathrm{BB} FBB​, W B B \mathbf{W}_\mathrm{BB} WBB​:发送和接收 数字波束成形矩阵

  • F R F \mathbf{F}_\mathrm{RF} FRF​, W R F \mathbf{W}_\mathrm{RF} WRF​:发送和接收 模拟波束成形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论文中将发送波束成形矩阵称为预编码矩阵 (precoder), 接收称为(combiner),如果看到的话知道这是一回事就可以了。 这张图其实已经反映了HBF的核心特征:大大降低了RF chain的数目,从而节约了硬件开销。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的区别。为了降低RF chain,后续的模拟波束成形是在模拟域(射频)上操作的,因此,主流结构使用相移器 (phase shifter)来实现。其优点是成本较低,缺点在于只能改变信号的相位。 有一些基本的关系:首先,要发送 N s N_\mathrm{s} Ns​路信号,至少需要 N R F t ≥ N s N^t_\mathrm{RF}\ge N_\mathrm{s} NRFt​≥Ns​路射频链路。同时,为减轻硬件开销,往往有 N R F t < < N t N^t_\mathrm{RF}

关注
打赏
1649265742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