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播背景
- 二、组播定义
- 三、组播优势&劣势
- 四、组播服务模型
- 五、组播地址
- 1 组播IP地址
- 2 组播MAC地址
- 六、组播技术架构
- 七、组播相关协议
当网络中部署点到多点通信应用时 若采用单播方式 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与需要该信息的用户量成正比 多份内容相同的信息发送给不同用户 对信源及网络带宽都造成巨大压力 若采用广播方式 无需接收信息的主机也将收到该信息 这样不仅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且会造成同一网段中信息泛滥 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播和广播在点到多点应用中的问题 组播源只发送一份数据 数据在网络节点间被复制 分发 且只发送给需要该信息的接收者
信息的发送者称为“组播源” 接收相同信息的接收者构成一个组播组 并且每个接收者都是“组播组成员” 提供组播功能的路由器称为“组播路由器” 组播路由器不仅提供组播路由功能 也提供组成员管理功能 也可以是组播组成员
二、组播定义一点发出 多点接收 在发送者和多个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到多点网络连接 给多个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 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 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 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三、组播优势&劣势优势: 提高效率 降低网络流量 减轻硬件负荷 优化性能 减少冗余流量 节约网络带宽 降低网络负载 分布式应用 是多点应用成为可能 劣势: 组播的应用大多是基于UDP 从而导致: 尽力而为 报文重复 报文失序 缺少拥塞避免机制
四、组播服务模型
224.0.0.0 - Base address 224.0.0.1 - 网段中所有支持多播的主机 224.0.0.2 - 网段中所有支持多播的路由器 224.0.0.4 - 网段中所有的DVMRP路由器 224.0.0.5 - 所有的OSPF路由器 224.0.0.6 - 所有的OSPF指定路由器 224.0.0.7 - 所有的ST路由器 224.0.0.8 - 所有的ST主机 224.0.0.9 - 所有RIPv2路由器 224.0.0.10 - 网段中所有支的路由器 224.0.0.11 - Mobile-Agents 224.0.0.12 - DHCP server / relay agent服务专用地址 224.0.0.13 - 所有的PIM路由器 224.0.0.14 - rsvp封装 224.0.0.15 - 所有cbt路由器 224.0.0.16 - 指定sbm 224.0.0.17 - 所有sbms 224.0.0.18 - 所有vrrp路由器 224.0.0.22 - 所有的IGMP路由器 224.0.0.102 - 所有支持glbp的路由器 224.0.0.251 - 所有的支持组播的DNS服务器
2 组播MAC地址高24bit = 0x01005E 第25bit = 0 低23bit = 组播IP地址的低23bit (注意与虚拟MAC地址区分) 虚拟MAC:0x00 00 5E 组播MAC:0x01 00 5E
由于IP组播地址的前4比特是1110 代表组播标识 而后28bit中只有23bit被映射到MAC地址 这样IP地址中就有5bit信息丢失 直接的结果是出现了32个IP组播地址映射到同一MAC地址上 网络管理员在分配地址时必须考虑这种情况
对于SSM模型(Source-Specific Multicast 源指定组播) 没有域内和域外的区分 由于接收者预先知道组播源的具体位置 因此可以借助PIM SM的部分功能创建组播传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