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平台:正点原子MiniPro H750开发板 2)平台购买地址: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77017430560 3)全套实验源码+手册+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openedv.com/thread-336836-1-1.html 4)对正点原子STM3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群讨论:879133275
第四十二章 FLASH模拟EEPROM实验STM32H750本身没有自带EEPROM,但是STM32H750具有IAP(在应用编程)功能,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的FLASH当成EEPROM来使用。本章,我们将利用STM32H750内部的FLASH来实现第三十六章实验类似的效果,不过这次我们是将数据直接存放在STM32H750内部,而不是存放在NOR FLASH。 本章分为如下几个小节: 42.1 STM32H750 FLASH简介 42.2 硬件设计 42.3 程序设计 42.4 下载验证
42.1 STM32H750 FLASH简介STM32H750内部只有128K FLASH,仅有1个扇区,STM32H750的闪存模块组织如表42.1.1所示: 块 名称 FLASH起始地址 大小 BANK1 扇区0 0X0800 0000-0X0801 FFFF 128K 系统存储器 0X1FF0 0000-0X1FF1 FFFF 128K 表42.1.1 STM32H750闪存模块组织 STM32H750为了节省成本,内部仅包含1个用户扇区(Sector0),大小为128K。另外,内部还有一个128K的系统存储区,用于存储ST自己的BootLoader程序等,不过这个128K用户是无法访问的。 关于STM32H750内部FLASH的详细说明,详见《STM32H7xx参考手册_V7(英文版)》第4.3节相关内容。 在执行闪存写操作时,任何对闪存的读操作都会锁住总线,在写操作完成后读操作才能正确地进行。既在进行写或擦除操作时,不能进行代码或数据的读取操作。 42.1.1 闪存的读取 为了准确读取 Flash 数据,必须根据ACLK 时钟 (rcc_aclk) 频率和Vcore电压范围在 Flash 存取控制寄存器 (FLASH_ACR) 中正确地设置等待周期数 (LATENCY)。Flash 等待周期与ACLK时钟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42.1.1.2所示:
表42.1.1.2 ACLK时钟(rcc_aclk)频率对应的FLASH等待周期表 等待周期通过FLASH_ACR寄存器的LATENCY[2:0]三个位设置。系统复位后,CPU时钟频率为内部64M RC振荡器(HSI),LATENCY默认是0,即0个等待周期。为了得到更佳的FLASH访问性能,我们设置Vcore电压范围为VOS1级别(1.15V~1.26V)。rcc_aclk和rcc_hclk3的频率是一样的,都是来自RCC_D1CFGR的HPRE[3:0]分频,rcc_hclk3我们一般设置的是240Mhz,这样rcc_aclk也是240Mhz的频率。我们设置等待周期为4(LATENCY[2:0]=4),否则FLASH读写可能出错,导致死机。寄存器的设置和HAL库的是不一样的,这个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知识点我们在11.2.1小节讲解过,请回顾。 STM32H750的FLASH读取是很简单的。例如,我们要从地址addr,读取一个字(一个字为32位),可以通过如下的语句读取: Data = *(volatile uint32_t *)faddr; 将faddr强制转换为volatile uint32_t指针,然后取该指针所指向的地址的值,即得到了faddr地址的值。类似的,将上面的volatile uint32_t改为volatile uint8_t,即可读取指定地址的一个字节。相对FLASH读取来说,STM32H750 FLASH的写就复杂一点了,下面我们介绍STM32H750闪存的编程和擦除。 42.1.2 闪存的编程和擦除 在对 STM32H750的Flash执行写入或擦除操作期间,任何读取Flash的尝试都会导致总线阻塞。只有在完成编程操作后,才能正确处理读操作。这意味着,写/擦除操作进行期间不能从Flash中执行代码或数据获取操作。 特别注意:因为STM32H750内部仅有1个扇区,所以在执行对该扇区的擦除或者写入操作时,是无法执行内部FLASH代码的,因此,必须外扩QSPI FLASH,将擦除/编程内部扇区相关的代码放到外部QSPI FLASH,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内部FLASH的正常擦除及写入操作。 STM32H750用户闪存的编程一般由5个32位寄存器控制,他们分别是: FLASH访问控制寄存器(FLASH_ACR) FLASH秘钥寄存器1(FLASH_KEYR1) FLASH状态寄存器1(FLASH_SR1) FLASH控制寄存器1(FLASH_CR1) FLASH清除与控制寄存器1(FLASH_CCR1) 注意:这里的FLASH_KEYR1、FLASH_SR1 、FLASH_CR1、FLASH_CCR1分别对应Bank1的相关寄存器,所以单个Bank的控制寄存器由:FLASH_KEYR、SR、CR和CCR等四个寄存器控制。下面,我们直接以FLASH_KEYR、FLASH_CR、FLASH_SR和FLASH_CCR来介绍相关操作。 STM32H750复位后,FLASH编程操作是被保护的,不能写入FLASH_CR寄存器;通过写入特定的序列(0X45670123和0XCDEF89AB)到FLASH_KEYR寄存器才可解除写保护,只有在写保护被解除后,我们才能操作相关寄存器。 FLASH_CR的解锁序列为: 1,写0X45670123到FLASH_KEYR 2,写0XCDEF89AB到FLASH_KEYR 通过这两个步骤,即可解锁FLASH_CR,如果写入错误,那么FLASH_CR将被锁定,直到下次复位后才可以再次解锁。 STM32H750闪存的编程位数固定为256位,也就是每次写入数据必须为8个字(32字节),如果不够8个字,可以在后面进行补零写入,否则后续的内容将不可预知。而且,写入首地址必须是32的整数倍,否则会影响前后数据。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要往:0X0810 0000这个地址写入一个字节的数据,则写入一个字节数据的同时,也会影响接下来31字节的内容,因此,如果你只需要写入一个字节,则可以将后面的31字节全部填充成0,然后组成一个32字节数组(256位),一次写入。而且,如果你写入数据的首地址不是32的倍数,比如往0X0810 0004这里,写入1个字节数据,则会把地址:0X0810 0000 ~ 0X0810 0003的数据也损坏掉(擦除)。所以,记住STM32H7 FLASH写入的规则:写入首地址必须是32的倍数,写入数据长度必须是32字节的倍数。 FLASH配置步骤 STM32H750的FLASH在编程的时候,也必须要求其写入地址的FLASH是被擦除了的(也就是其值必须是0XFFFFFFFF),否则无法写入。STM32H750的标准编程步骤如下: 1,检查FLASH_CR的LOCK是否解锁,如果没有则先解锁 2,检查FLASH_SR中的BSY位,确保当前未执行任何FLASH操作。 3,设置FLASH_CR寄存器的PSIZE[1:0]为2,按字写入(32位写入)。 4,将FLASH_CR寄存器中的PG位置1,激活FLASH编程。 5,在指定的存储器地址,写入数据(一次写入32字节,不能超过32字节) 6,等待BSY位清零,完成一次编程。 按以上六步操作,就可以完成一次FLASH编程。不过需要注意:编程前,要确保要写如地址的FLASH已经擦除。 在STM32H750的FLASH编程的时候,要先判断缩写地址是否被擦除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再介绍一下STM32H750的闪存擦除,STM32H750的闪存擦除分为两种:扇区擦除和块擦除。 扇区擦除步骤如下: 1,检查FLASH_CR的LOCK是否解锁,如果没有则先解锁。 2,检查FLASH_SR寄存器中的BSY 位,确保当前未执行任何FLASH操作。 3,在FLASH_CR寄存器中,将SER位置1,并设置SNB=0(只有1个扇区,扇区0)。 4,将FLASH_CR寄存器中的START位置1,触发擦除操作。 5,等待BSY位清零。 经过以上五步,就可以擦除某个扇区。本章,我们只用到了STM32H750的扇区擦除功能。块擦除功能我们在这里就不介绍了,想了解的朋友请看《STM32H7xx参考手册_V7(英文版).pdf》的相关内容。 42.1.3 FLASH寄存器 Flash访问控制寄存器(FLASH_ACR) Flash访问控制寄存器描述如图42.1.3.1所示:
图42.1.3.1 FLASH_ACR寄存器 WRHIGHFREQ[1:0]位,用于控制FLASH编程操作时的延迟,必须根据FLASH操作频率(rcc_aclk)进行正确的设置:00,rcc_aclk≤85Mhz;01,rcc_aclk≤185Mhz;10,rcc_aclk≤285Mhz; 11,rcc_aclk≤385Mhz;我们的rcc_aclk设置的是240Mhz,设置WRHIGHFREQ[1:0]=10即可。 LATENCY[2:0]位,用于控制FLASH读延迟,必须根据我们MCU内核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来进行正确的设置,否则,可能死机,设置规则见表42.1.1.2。 存储区1的FLASH密钥寄存器(FLASH_KEYR1) 存储区1的FLASH密钥寄存器描述如图42.1.3.2所示:
图42.1.3.2 FLASH_KEYR1寄存器 该寄存器主要用来解锁FLASH_CR,必须在该寄存器写入特定的序列(KEY1和KEY2)解锁后,才能对FLASH_CR寄存器进行写操作。 存储区1的FLASH控制寄存器(FLASH_CR1) 存储区1的FLASH控制寄存器描述如图42.1.3.3所示:
图42.1.3.3 FLASH_CR1寄存器 LOCK位,该位用于指示FLASH_CR寄存器是否被锁住,该位在检测到正确的解锁序列后,硬件将其清零。在一次不成功的解锁操作后,在下次系统复位之前,该位将不再改变。 PG位,该位用于选择编程操作,在往FLASH写数据的时候,该位需要置1。 SER位,该位用于选择扇区擦除操作,在扇区擦除的时候,需要将该位置1。 PSIZE[1:0]位,用于设置编程宽度,我们一般设置PSIZE =2即可(32位)。 SATRT位,该位用于开始一次擦除操作。在该位写入1 ,将执行一次擦除操作。 SNB[2:0]位,这3个位用于选择要擦除的扇区编号,取值范围为0~7,H750只能设为0。 FLASH_CR的其他位,我们就不在这里介绍了,请大家参考《STM32H7xx参考手册_V7(英文版).pdf》 。 存储区1的FLASH状态寄存器(FLASH_SR1) 存储区1的FLASH状态寄存器描述如图42.1.3.4所示:
图42.1.3.4 FLASH_SR1寄存器 BSY位:表示BANK当前正在执行编程操作,必须等待该位为0,才可以执行其他操作。 WBNE位:表示BANK写BUFFER是否为空。当该位为1时,表示写BUFFER里面还有数据待写入FLASH,需要等待该位为0,才表示数据写入全部完成了。 QW位:表示操作序列里面是否还有编程操作需要执行,需要等待该位为0,才表示所有的编程操作完成了。 最后,FLASH清除控制寄存器FLASH_CCR用于清除相关错误,这里我们就不做介绍了,详见《STM32H7xx参考手册_V7(英文版).pdf》第3.9.6节。
42.2 硬件设计- 例程功能 按键KEY1控制写入FLASH的操作,按键KEY0控制读出操作,并在TFTLCD模块上显示相关信息,还可以借助USMART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LED0闪烁用于提示程序正在运行。
- 硬件资源 1)RGB灯 RED :LED0 - PB4 2)串口1(PA9/PA10连接在板载USB转串口芯片CH340上面) 3)正点原子2.8/3.5/4.3/7/10寸TFTLCD模块(仅限MCU屏,16位8080并口驱动) 4)独立按键 :KEY0 - PA1、KEY1 - PA15 42.3 程序设计 42.3.1 FLASH的HAL库驱动 FLASH在HAL库中的驱动代码在stm32h7xx_hal_flash.c和stm32h7xx_hal_flash_ex.c文件(及其头文件)中。
- HAL_FLASH_Unlock函数 解锁闪存控制寄存器访问的函数,其声明如下: HAL_StatusTypeDef HAL_FLASH_Unlock(void); 函数描述: 用于解锁闪存控制寄存器的访问,在对FLASH进行写操作前必须先解锁,解锁操作也就是必须在FLASH_KEYR寄存器写入特定的序列(KEY1和KEY2)。 函数形参:无 函数返回值:HAL_StatusTypeDef枚举类型的值。
- HAL_FLASH_Lock函数 锁定闪存控制寄存器访问的函数,其声明如下: HAL_StatusTypeDef HAL_FLASH_Lock (void); 函数描述: 用于锁定闪存控制寄存器的访问。 函数形参:无 函数返回值:HAL_StatusTypeDef枚举类型的值。
- HAL_FLASHEx_Erase函数 闪存擦除函数,其声明如下: HAL_StatusTypeDef HAL_FLASHEx_Erase(FLASH_EraseInitTypeDef *pEraseInit, uint32_t *SectorError); 函数描述: 该函数用于大量擦除或擦除指定的闪存扇区。 函数形参: 形参1是FLASH_EraseInitTypeDef结构体类型指针变量。 形参2是uint32_t类型指针变量,存放错误码,0xFFFFFFFF值表示扇区已被正确擦除,其它值表示擦除过程中的错误扇区。。 函数返回值:HAL_StatusTypeDef枚举类型的值。
- FLASH_WaitForLastOperation函数 等待FLASH操作完成函数,其声明如下: HAL_StatusTypeDef FLASH_WaitForLastOperation(uint32_t Timeout, uint32_t Bank); 函数描述: 该函数用于等待FLASH操作完成。 函数形参: 形参1是FLASH操作超时时间。 形参2是等待BANK1还是BANK2操作完成,这里我们用的H750只能选择BANK1。 函数返回值: HAL_StatusTypeDef枚举类型的值。 42.3.2 程序流程图
图42.3.2.1 FLASH模拟EEPROM实验程序流程图 42.3.3 程序解析
- STMFLASH驱动代码 这里我们只讲解核心代码,详细的源码请大家参考光盘本实验对应源码。STMFLASH驱动源码包括两个文件:stmflash.c和stmflash.h。 stmflash.h头文件做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宏定义,定义如下:
/*****************************************************************************/
/* FLASH起始地址 */
#define STM32_FLASH_BASE 0x08000000 /* STM32 FLASH的起始地址 */
#define STM32_FLASH_SIZE 0x20000 /* STM32 FLASH总大小 */
#define BOOT_FLASH_SIZE 0x4000 /* 前16K FLASH用于保存BootLoader */
#define FLASH_WAITETIME 50000 /* FLASH等待超时时间 */
/* FLASH 扇区的起始地址,H750xx只有BANK1的扇区0有效,共128KB */
#define BANK1_FLASH_SECTOR_0 ((uint32_t)0x08000000) /* Bank1扇区0起始地址 */
/*****************************************************************************/
STM32_FLASH_BASE和STM32_FLASH_SIZE分别是FLASH的起始地址和FLASH总大小,这两个宏定义随着芯片是固定的,我们开发板的H750芯片的FLASH是128K字节,所以STM32_FLASH_SIZE宏定义值为0x20000。 比较重要的一个宏定义是BOOT_FLASH_SIZE,因为这个宏定义需要用户根据自己工程的大小设置的。设置方法如下:首先编译我们的工程,通过查看.map文件,查询并计算出程序加载都STM32内部FLASH的指令内存的大小,最后根据这个大小来定义这个宏的值。这里,我们直接编译HAL库实验30 FLASH模拟EEPROM实验的例程,然后如下图操作:
图42.3.3 查看程序加载占用FLASH的大小 首先双击FLASH打开.map文件,然后查询到Execution Region ER_m_stmflash。如图中所示,得到加载到STMFLASH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大小约为14.2KB。 因此,BOOT_FLASH_SIZE宏定义的值我们设置为0x4000(即16KB),表示预留STMFLASH的前16K的内存用于保存BootLoader。在本工程中,BOOT_FLASH_SIZE宏定义的值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必须大于14.2KB,二是必须是4的倍数,三是预留一定的空间给BootLoader执行过程的内存消耗。 FLASH_WAITETIME是FLASH等待超时时间的宏定义。 BANK1_FLASH_SECTOR_0是Bank1扇区0起始地址,H750xx就只有BANK1的扇区0有效,共128KB。 下面我们开始介绍stmflash.c的程序,具体程序源码如下:
/**
* @brief 得到FLASH的错误状态
* @param 无
* @retval 错误代码
* @arg 0 , 无错误
* @arg 其他, 错误编号
*/
static uint8_t stmflash_get_error_status(void)
{
uint32_t res = 0;
res = FLASH->SR1;
if (res & (1
关注
打赏
最近更新
-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重点)
- 【Vue】走进Vue框架世界
- 【云服务器】项目部署—搭建网站—vue电商后台管理系统
- 【React介绍】 一文带你深入React
- 【React】React组件实例的三大属性之state,props,refs(你学废了吗)
- 【脚手架VueCLI】从零开始,创建一个VUE项目
- 【React】深入理解React组件生命周期----图文详解(含代码)
- 【React】DOM的Diffing算法是什么?以及DOM中key的作用----经典面试题
- 【React】1_使用React脚手架创建项目步骤--------详解(含项目结构说明)
- 【React】2_如何使用react脚手架写一个简单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