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狂热的《三体》迷,也是娜塔莉.波特曼的粉丝。我喜欢理性、独立、倔强、美丽的女子。从她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倔强的女孩子开始,直到在支持ISEF活动中,知道她曾经在高中时入围ISEF,大约还拿到过很重要的奖项时,她的形象就完美了。 一个理工科宅男,审美能这样,已经很不错啦。就好像她是另一个朱迪.福斯特。
所以我也能理解,王小川说起高圆圆,说她在学校时成绩不好,有点儿看不上的样子。智力和理性,在很多时候,也是衡量女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当我知道这部《湮灭》是击败《三体》获得科幻大奖的作品改编的,又是波特曼主演的时候,就一直想去看。
工作繁忙,直到五一前放假这天的周六晚上才有空。下班后直奔电影院,看得出马上要撤演了,一天才四场,能赶上的是21:40的最后一场,还只有情侣影厅了。打电话叫妻子过来,“知道你困,双人座你来不来?”于是她来了。然后是两个人坐在第二排,无遮无拦地看了一场科幻恐怖片。我心想影院真是做得好,用恐怖片来增进情侣们的关系。
然而我也看得很不舒服。屏幕上变异、扭曲、折射的基因造成的绚烂色彩,像是高烧下的伤口,树林里诡异的彩色孢子植物,毒蘑菇一般,让有密恐的我头皮发麻。然而看完后,反复回想细节,才不得不赞叹,真是一部高明的科幻电影。
首先要说明一下,任何电影,都不是魔术师的盒子,你可以指望打开找到那唯一的”答案“。电影是艺术,不是游戏和解迷。伟大的艺术总是寻求并渴望受众有自己的解释,鼓励观看的人以独特的方式给出自己的解读。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脑洞一下这部电影:癌症。
如果你问我整部电影讲什么,我会说,这是一部关于宇宙级癌症的电影。有一种宇宙间神秘的力量,能够感染星球,让所有在它作用范围内的生命都发生癌变,像癌细胞一样迅速转移,扩散,宿主最终成为它的能量来源,并完全变成它的样子。
整部电影,隐喻了人类和癌症斗争,共存,被征服和共同毁灭的命运,以及爱,悔恨与牺牲。
当女主角Lena作为约翰霍.普金斯的细胞生物学家在讲座上讲细胞的快速分裂时,一切看起来岁月静好。然后是一道光突然击中遗落南境的灯塔,Shimmer出现,丑恶灿烂,就像所有人得癌症的情景是类似的,从一切都好到那么突然。现代科学证明,癌症和一个人的岁数关系最大,因为基因的变异是日积月累的,直到某一天癌细胞的变异和复制过了那个临界点,Shimmer!
如果去掉Lena和丈夫的感情戏,以及她出轨,悔恨,怀疑,愧疚去参加全是女性的这个“绝望5人组”去Shimmer里心理戏,整个电影,就是映射癌变从一期,二期,到全身扩散的过程。所有看到的变异,长在同一植株上不同物种的花朵,鲨鱼牙齿的鳄鱼,和植物融为一体的人体,发出求救嘶喊的熊,甚至梅花鹿头顶长出的真实的梅花,我相信没有人看得到美感,处处是诡异。这一路上的Mutation(基因变异)这可以映射各种癌症状况了。
这部电影最艺术的地方,正是隐喻了人被某种“异于自己”的东西侵袭,占有并感染以后,如何告诉自己,“我还是那个我?”的问题。
Lena的丈夫Kane出去执行任务一年没有音信,怨恨之下Lena和黑人同事短暂出轨。她去找寻真相的目的是为了“redemption/救赎”,人无完人。最终两位带着外星“癌症”的幸存者,如何原谅彼此厮守在一起,应该是下部的事了。
电影的最后30分钟最为烧脑,Lena来到灯塔内,看到这个地球外星癌细胞的病灶,看到真正的丈夫用“白磷手榴弹” “化疗”来烧死体内“液化”了的癌细胞的尸体。从录像中看到了那个人型的复制体的“癌宿主”,在她进入树洞,看到身为真正患了人类癌症的“医生”最后说出,人和外星生物,最终通过能量湮灭为一体的道理时,这一刻忽然就想起了佛家所说的“性空”。佛家说“五蕴皆空”,“蕴”,就是“XX的集合体”的复数的聚合,绚烂如癌变,精致如人体,最终湮灭为一体。
然而爱没有湮灭,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感染。甚至意识复制的女主Lena,最终被“复制人”将剩下的“化疗”武器白磷手榴弹放在手上点燃,浑身是火(化疗的痛苦)的时候,她去吻了丈夫烧剩的尸体。这一刻,他们的选择是一致的,就是死,也还原到那个彼此相爱的自己 。她随后爬进树洞,把癌变的病灶一举烧为灰烬 - 化疗和放疗,难道不是如此吗?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希腊神话有一艘忒修斯之船,在海边风吹雨淋,不断地换掉腐坏的甲板,龙骨,桅杆。很多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挺立在那里。然而佛法要问,当多少的材料换成新材料时,这艘船,还是忒修斯之船吗?对原来的忒修斯之船而言,它是自我毁灭了,还是自我更新了?
Lena和Kane都变了,Lena愧疚于自己的短暂出轨,也怀疑丈夫知道这一段插曲。他们还是原来的自己吗?那头吃人的异种熊发出“help me"的声音,声音主人的妻子,多大程度上会认同它?当复制了几乎全部Lena生物体和思想的“Lena复制人”回到人间,和另一个几乎100%复制了Kane的复制人拥抱,他们会不会还记得过去的爱与纠葛?
癌症教给人的东西,有时胜于轮回。
我们爱与恨的对象,常常是那个永远变动不居的自己和他人,但我们固执地认为我与你都没有变,但是一切都在mutation,destruction。
没有答案。。。。。。
关于作者:
何万青博士,国内HPC行业资深专家,长期在摩托罗拉,英特尔等IT公司专注于一线研发和高性能计算的支持部署,现为阿里云高性能计算负责人,本职工作之外,在CCF YOCSEF,高专委等学术团体的长期活跃支持,兼具科技与人文素养,热心于支持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女儿的互动颇有心得,曾为央视光明日报等媒体推进HPC技术普及,有个人公众号“四维碎片”。
关于“Linux宝库”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Linux宝库"微信公众号,这里每天发布最新的开源人物和开源事件。谨以此号记录Linux和开源业界的点点滴滴,为开源爱好者和从业者点亮人生。
- 责任编辑:莉莉安 -- FIN -
Linux宝库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为开源爱好者和从业者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