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架构

凌云时刻

暂无认证

  • 2浏览

    0关注

    1437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关于业务架构的一点思考

凌云时刻 发布时间:2021-04-29 19:00:00 ,浏览量:2

凌云时刻

最近无意间翻到自己三年前写的一点关于业务架构的思考,其实现在去看当年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完全赞同,又有一些新的思考和感悟。

先贴上自己三年前当初的思考:

首先聊聊业务架构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四点:

  • 保障业务稳定。

  • 提高业务效率。

  • 降低创新成本。

  • 赋能业务生长。

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业务架构师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五点:

 抽象建模,夯实基础。

这一点是架构师最基础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架构师对领域模型的设计就好像建筑师对摩天大楼的设计一样。如何做好领域建模,如何明确好职责和边界,如何做好可重用、可扩展、高内聚、低耦合、良好可读性的设计,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抓住重点,控制风险。

抓住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和关键指标,保证80%的时间用在20%最核心的问题上;同时也要做好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生命周期做好风险控制,思考组织保障和团队风险意识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自动化、保障是否充足、风险部分是否准备了兜底方案……对质量要有敬畏之心。

 多元视角,跨域协同。

除了自身域,也主动去了解上下游的设计和影响,同时具备和其他域的协同能力。培养全局观,跳出自己负责的业务站在更大的全局看问题,同时在个性化和平台化之间做好评审。另外,除了开发视角本身,也要学会从测试、产品、交互、运营、法务等其他视角看待架构设计的合理性。

 业务洞察,趋势判断。

培养前瞻性,一方面是对技术趋势的感知和判断,另一方面是对业务趋势的感知和判断。好的架构,就像是业务和技术的预言师一样。

 赋能业务,创新破局。

通过技术的创新,比如区块链、AI、人脸识别等技术,赋能业务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或者独特的竞争力,或者降低业务运行的成本、提高业务运行的效率,帮助业务更好的发展。通过创新,实现破局。

其实一般系统的架构设计都会经历“野蛮生长→核心功能服务化→原子能力组件化→业务中台化→技术突破赋能业务创新”这几步。

回到现在来看,对于业务架构的本质的理解其实还是和当年一样的,关键有差异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业务架构师的判断。原来的经验总结有局限是因为自己之前的经历和算法、数据接触不多,面向的业务核心也是做业务的数字化;后来发现,其实也存在很多行业和业务,面向的问题五花八样、各不相同,但是背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需求本身并不是能说清楚的,也就是无法产生一个确定性的需求。这个时候再使用传统的java重领域建模的方法论实现就会遇到瓶颈,因为之前的方法论解决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来执行人写的规则,背后的特点是面向确定性的需求;当如今要面向不确定性的需求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算法来解决这类不确定性的问题。

而这类行业或业务中不确定性的需求一般有两种形态:

  • 通过算法来总结人所产生的历史数据,总结规律和函数,从而对未来数据进行推理。

  • 通过算法来实现人能够实现的推理。

现在落地的大部分ai产品还都是前面这种形态,后面这种能落地得还很少。所以如果现在让我再来回答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业务架构师,我想我的回答可能是下面这样:

1. 传统的业务开发架构方法论,包括之前总结的抽象建模夯实基础、抓住重点控制风险、多元视角跨域协同、业务洞察趋势判断、赋能业务创新破局这些。

2. 真正意义上的懂技术,包括懂工程+懂算法+懂数据,这是一件很难也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要么通过技术核心能力创造产品核心竞争力,要么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不可能。

3. 懂产品、懂用户,能够从产品视角上发现产品机会在哪、定义产品目标是什么、如何选择产品的最佳实现。

4. 懂商业,对于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有自己的认知,同时能够帮助业务通过创新建立起一个核心的优势。

基于现在的思考和对于好的业务架构师的理解,我愈发觉得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好的业务架构师是一件非常难、非常有挑战但同时也非常让人兴奋的事。

作者|霸唱

END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凌云时刻

每日收获前沿技术与科技洞见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邮箱:lingyunshike@163.com

关注
打赏
1663816507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24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