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职业,都可能遇到发展的瓶颈期,但是今年确与众不同,因为自己终于跨越了瓶颈,开启了新的工作篇章。以此文章详细记录了 2017 我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使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走出迷茫。
- 我是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知识;
- 我是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
- 我是如何在工作失误中不断进步;
- 我是如何规划学习、工作策略的;
- 我的知识是怎样巩固,并且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
- 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额外的价值、收益。
2017 一整年,我很好地整合了自己的测试知识,并且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帮助你在新的一年提升自己!
在2018到来伊始,决定写这篇文章,花点时间,总结下自己2017年所做的事情。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参加工作后,时间肯定都非常零散,工作之余很难有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所以必须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学习。
三步走学习这是我自己常用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制定学习计划,找到学习方向。
这个学习的方向要有针对性,在工作中很定会遇到难题,尤其是听起来都很陌生的技术,就需要我们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积累;并且要制定一个循序渐进学习的计划,当然这是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一般我的策略是先拿出来用起来,边做边学习。
第二步:查找合适的资料,我推荐文章为主,视频为辅。
比如我从今年开始系统学习JAVA语言,我首先购买了一本基础的书籍,这里推荐大家阅读李兴华老师的《java开发实战经典》,我把基础章节全部利用空余时间看了一遍,并且每个案例都敲了一遍,然而还是记不住多少,于是我就把配套的视频都下载到手机上,每天利用做地铁的时间看视频,把知识再次巩固。
第三步:努力实践。
我们刚开始实践任何新知识的时候,不可能从零开始构建,因为我们很难有系统性的思维,这时我们可以下载借签下来网上的一些简单、开源的项目。在看懂的基础上,自己为自己设定一些实现功能,然后去实现功能,切记这个实现的过程一定要自己完成,遇到问题自己查询资料,自己解决,千万不要请教别人,请教别人的东西,很少能叫你掌握精髓。
知识整合这个其实有两层的含义,一是我们要善于总结,二是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思维穿成串。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知识变成一个架构和体系。我推荐大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积累自己的测试知识。这里说下我本人,一直从事接口测试工作,经过一年的积累、总结,将接口的测试一步步的抽象成为自己的四层架构:
第一层架构:接口连通性验证
第二层架构:针对数据库的逻辑测试
第三层架构:场景依赖的逻辑测试
第四层架构:探索性验证
将错综杂乱的测试抽象为模型架构后,无论是培训、传授新人、实战应用都非常的实用。
那么哪些知识适合整合呢?
对我们测试来说,这个知识:
1.可以是一个特有的业务规则。
2.可以是一类事务的特性。
3.也可以是针对一个产品的固定测试流程。
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总结、整合。
在工作失误中进步在工作中,我们难免有失误,那么我们要用于承担责任,善于在失误中学习,只有一个秘诀,学会"复盘","善于复盘";
什么是复盘复盘的实质就是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去学习,作为成年人,更作为合格的测试人员,一定要掌握复盘。
复盘不等于总结这两个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复盘绝对不等同于总结。具体区别如下:
1.复盘是结构化的总结方法
复盘具有明确的结构与要素,必须遵从特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不仅回顾目标与事实,也要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经验与教训。
2.复盘是以学习为基本导向的
复盘的目的是让个人和团队能够从刚刚过去的经历中进行学习有适宜学习的氛围和机制,包括忠实地还原事实、以开放的心态分析差异、反思自我,学到经验或教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
3.复盘通常是以团队形式进行
复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机制,通过集体深度会谈,头脑风暴,团队成员不仅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以及相互关系,而且可以超出个人的局限性,让人们看到整体,并激发出新的观点。
4.复盘需要勇于剖析自身的弱点
复盘最主要的是需要每个成员客观评价自己的得与失,实事求是的剖析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误,并且自行寻找出以后工作避免的方法。
5.复盘不等同于量的积累
复盘不一定要频繁的做,但是需要每次复盘完成,都能叫团队成员有新的认识,找到自己测试的动能。
测试为什么要进行复盘其实就是我一开始提出的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比如生产上出现了一个BUG,我们单纯的复现、验证、在回归开发改进的代码。那么这份工作做完了,作为测试人员是没有收获的。此时必须要进行复盘,通过复盘真实还原当初的测试场景。包括:
- 当时测试时的心态,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大意产生,还是因为自己漏跑了测试用例,一定要找出原因。
- 当时测试的时间如何安排的,测试计划是如何去做的?是因为时间太紧张,所以只跑了高级别的测试用例,而生产上产生的BUG是没有时间去测试的位于中等级的测试用例。
- 当时测试时的思路,是不是只考虑了简单的正常流,没有对重要的异常流进行测试。
- 如果再次测试类似的场景,你会采取哪种方式避免重蹈覆辙。是不是已经有了应付这类测试的思维和用例。
按照上述四点做了之后,最终会使得:
1.团队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优化
2.提高以后测试类似场景的效率,时间就是金钱,进而增强自身的工作效率。
3.能够提高对这部分内容的风险认知,提高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
复盘的最佳实践下面详细介绍复盘的最佳实践方案。
回顾最初的目标第一步提问:
当初行动的意图或目的是什么?
1.测试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我们计划怎么做?预先制订的计划是什么?
3.事先设想要发生的风险是什么?
第二步复盘预期目标的指定:
复盘之前一定要想好达到的预期目标应该是怎样的,不可能把大家召集起来,然后喋喋不休的不予结尾。并且指定的目标要具有以下特征:
1.切实可以达到,不是空想主义。
2.这个目标是可以衡量的,比如量还是时间,必须可度量。
3.要有挑战,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中间要有探索、有延伸,同时对延伸的内容有限定界限,亦不是无限进行的。
4.预期目标要落实到写坐上,要有专门的记录,将其目标记录在案,做到有底可查。
评估最终的复盘结果第一步:提问
1.当初做的和实际情况有哪些异同?
2.发生特殊情况时的场景是如何的?
3.与目标相比,有哪些优劣?
第二步:度量准则
1.评估的成果物是以质量地图、word等可视化文档进行度量的。
2.大家有经过深刻讨论、头脑风暴,最终统一产生预估结果的度量准则。
重点分析失败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这里注意一个最大的误区,比如说测试人员A犯的错误拿到复盘会议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心得。大家一定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他当初的情境下,去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不能够冷眼旁观,觉得与自己无关。更有甚者对其产生轻视。
复盘的引导工具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鱼骨图、客观的EXCEL表格等工具,都可以为我们的复盘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复盘的误区这里请记住三句话:
1.复盘是学习的过程,是探讨大会,不是批判大会。
2.复盘不是小孩过家家,不能只注重形式,不在乎过程。
3.好的复盘一定是最后团队智慧的结晶。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必在乎自己有多少次失败,每次失败都做一个复盘,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总有一天你会变得与众不同!
规划学习与工作策略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去发现问题,然后大胆的猜想、尝试解决方案,最后验证方案的可靠性。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
确定解决方案
⏬
大胆尝试所学知识
⏬
继续探索,弄清原理
举个例子,我们做性能测试的时候,通常会考虑测试数据库(比如mysql)的性能,最终测试分析的时候觉得可能是SQL的查询功能导致的,于是我们去寻找优化的方案,此时我们脑海里浮现出可能导致性能的几项指标:
左连接优于等值连接;
count(1)优于count(*);
in语句优于exists语句等等。
我们开始大胆尝试将SQL语句调整为我们认为是优化的语句,而后在观察结果,如果此时性能问题得到解决,说明我们的猜想正确,如果还没有解决,我们就继续探索,寻找新的方式进行解决。
总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创造额外价值其实工作中最高级的学习方式无非是两个:
1.讨论,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产生思维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善于分享,将自己的所学所想传授给别人,这种方式会叫你学习的更扎实;
可以先在开源网站上写作,记录自己的工作点滴,当写的越来越好的时候,即可以写成系列的文章、或在其他的专业论坛、网站上进行投稿,赚取额外的收益。
2017已成过去,2018已经到来,叫我们整装出发,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发于GitChat,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与GitChat联系。
阅读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activity/5a433ffb9572f70ecf7587ab
您还可以下载 CSDN 旗下精品原创内容社区 GitChat App ,阅读更多 GitChat 专享技术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