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蔚1

暂无认证

  • 0浏览

    0关注

    4753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作者面对面」访谈录

蔚1 发布时间:2020-01-18 23:30:03 ,浏览量:0

技术人的时间是宝贵的。

但是很多技术人却经常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写文章。那么技术人究竟为什么要把本应用来关心自己外表、甚至健康的时间用在写文章上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要说一说技术人的工作了。

有人认为技术人的工作就是搬运代码,但这只是一般人看到的表象,他们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把想法变为现实。 而他们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说,技术人工作的成果,就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而这样无形且宝贵的东西,无疑是值得记录的。文章,这种承载了技术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载体,不仅对于记录者是有意义的,对于学习文章的人更是必不可少的养料。

因为学习,是技术人生活中仅次于工作的第二大主题。这很容易理解,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学习;技术领域推陈出新,需要学习;个人技术栈扩展,需要学习……可以说只要技术人的生命不息,他们就会学习不止。学习的意义,在于把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阶梯,只有站在新的高度上,才能产生自己的创新。每个人的创新累积起来,就形成了技术前进和演化的动力。于是,才有了可供后来人站立的巨人的肩膀。

在创立 Chat 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技术人可以通过创作,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出最大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可以自己提出想法、自己判定话题,并且最终凭借自己的创作获得收益。

从这个想法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差不多 3 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有上千位技术人加入了我们。他们在 GitChat 记录了自己宝贵的经验、收获了读者、交到了朋友,同时也获得了经济上的回报。我们由衷感谢这些技术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但更值得我们欣喜的是,他们真的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收获了更多价值。

但是,我们不想止步于此。

除了这些技术人在 GitChat 输出的宝贵专业知识外,我们希望更多人能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中有所收获。他们是如何踏入 IT 圈的?他们遇到过哪些坑,又是怎么爬出来的?他们找工作或者招人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写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者面对面 (Chat Chat)」正是这样一个由 GitChat 团队出品的对话优秀技术人的窗口。我们希望能代替读者坐到作者们对面,和他们聊聊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观念和理想。

在和作者们共同成长的同时,我们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你,也成为一位写作者。因为那时你不仅用代码创造了世界,也用文字为自己积蓄了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 Chat 作者,并且希望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学习经历,欢迎发送邮件至 lipan@gitbook.cn,并注明 #作者面对面#。

最新一期访谈将由 GitChat 微信服务号首发,敬请期待。

课程内容 zhisheng | 95 后工程师的 Flink 之路

采访者 / 小胖

Hi,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Hello,大家好,我是 zhisheng。有的童鞋可能会好奇为啥是叫这个,其实就是我名字的拼音,没啥别的典故 😂。我毕业一年半了,现在在某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专注于 Flink 相关的内容的开发。之前在某大公司负责监控平台的实时告警,最早是在一家新零售公司的基础架构组实习。因为工作接触 Flink、Kafka、ElasticSearch 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自己对这些比较熟悉和擅长。

你目前定居于上海,是因为工作的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近期刚换工作到上海,不过后面还是会在杭州定居的,因为杭州房价相对于上海来说比较低,是我这种“穷人”可以买的起的😂。我之前在杭州拿到过比较好的 offer,所以毕业后是在杭州工作。杭州整座城市不管是从风景来看,还是从人文来看都挺不错的。更何况有阿里、网易等大公司坐落在杭州。

既然在上海,那能否推荐几个你觉得不错的上海饭馆呀?

我对吃的东西不太挑剔,毕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敲代码了,吃饭这种事能凑合一下就凑合吧。

不过对于我这个江西人来说,上海和杭州的菜不太辣让我有点难受。所以自己偶尔做菜的时候一定会多放辣椒,平时有点外卖的时候也是要中辣以上,当然太辣我也不行,得为自己的肠胃考虑一下。

上海的互联网气息是不是有别于北广深杭?

互联网氛围我觉得可能还是北京最好,毕竟这么多好的公司在北京都有总部,并且北京的互联网公司也比较多,一些大型会议也都是在北京举行。

上海的话,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是那种周末免费的技术分享还是挺多的,这个很赞。之前自己在上海实习的时候参加的比较多,通过这种线下会议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认识到一些小伙伴,可能这些小伙伴对你终身都有帮助。上海金融、证券、银行公司比较多,整体互联网氛围还是稍微差些。

杭州因为阿里、网易等大公司、所以感觉杭州的互联网氛围也是不错。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这份职业?

我大学专业是软件工程,应该算是科班,我自己高考报的专业都是软件工程,我记得当时我爸和我说,要不换几个其他的吧😄。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安卓开发比较火,所以自己在大一暑假就开始自学 Java,然后学习一些安卓的编程知识,在电脑上装模拟器,运行自己写的手机软件,后来安卓开发差不多基于饱和之后,大二暑假又开始学习 Java 后端的东西,Java EE 真是深似海,好多东西要学,大三的时候也有在学,大四出去实时就是做的 Java 后端相关的东西,接触了一些分布式和微服务相关的内容。

毕业后在监控平台做的话,初期是 Go 写的,所以也快速上手写一些 Go 程序,后面因为监控的数据量比较大,整个监控架构做了调整,然后接触了 Flink,在整个监控平台呆的一年多时间,自己确实也成长很大,学习到部分大数据的知识。

在工作中有遇到什么令人难忘的大坑吗?

大坑其实是有,但是印象深刻的却是自己熬夜加班写代码的时刻。

  1. 项目重构一天之内在小黑屋里重构完然后上线到生产。
  2. 凌晨 2 点被同事的钉钉电话叫醒起来改 Bug,这个事情在专栏里面的一篇文章也写过。

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填那个大坑的?

说下上面第二点吧,就是因为 Flink 作业上线后数据中的一个 timestamp 时间戳 Gson 反序列化成一个科学计数法的导致的,被同事钉钉电话叫醒之后立马起床拿电脑在床上开始看异常信息并结合代码分析,然后在本地测试复现,发现就是 Gson 的反序列化 bug 导致的问题,先临时使用一种解决方法解决了,不让程序一直抛异常,作业就会正常去消费,改完发版到生产上线差不多就 3 点多了。

都说程序员需要学到老,随时都得更新技术,你是怎么选择和学习新技术的?

接触一个新东西,先把搜索引擎能搜到该关键字的东西都看一遍,挑官网或者能够实战的博客就行跟着学,然后看是否可以应用,最后可能会去看部分源码。

很多读者称呼你为 Flink 中国社区第一人,当初你为什么选择 Flink?对于技术开源,你的理解是?

不敢这样称呼,我只是一名 Flink 热爱者,相比那些 Flink PMC、Commiter 差远了,另外社区还是有很多活跃的小伙伴,我也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选择 Flink 主要是因为当时组里项目的架构做了替换才开始接触的,刚接触的时候国内和国外这块资料却是还是很少的。

因为阿里很早就开始在往 Flink 社区贡献代码,包括阿里内部也有 Blink 版本,所以从选择 Flink 开始后,自己就也在一直关注社区开源的进展,包括后面阿里往社区贡献的 Blink 很多功能,所以觉得开源还是很重要,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就在 Blink 开源那会有人问 Blink 和 Flink 后期的发展,阿里说的是 Blink 永远不会成为另外一个项目,如果后续进入 Apache 一定是成为 Flink 的一部分,这也表明阿里会逐渐的开源为 Flink 社区贡献更多的代码,而不会再另起炉灶。

为了学习 Flink,你都做了哪些?

自己写一些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同时分享了出来,希望对刚接触 Flink 的童鞋来说有丢丢帮助就好,因为写的比较细,通俗易懂。并且有配图文,所以觉得入个门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工作外自己也会写一些 Flink demo 放到 GitHub 去,那个 flink-learning 项目的仓库现在都 2.8k star 了,直接在 GitHub 搜 Flink 排第三个。

从一个 Flink 小白到现在的专栏作者、大会演讲嘉宾。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提升自己的?

因为 Flink 中会和其他的大数据组件进行关联、所以通过 Flink 也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其他的大数据组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得靠自己平时自己去额外的学习,比如下班后自己去钻研或者周末看看书籍。提升这种事情,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比如你规定自己每天看两个 Flink 中的源码类,并把它的源码结构分析出来,并且形成文章。我看网上就有一个 Flink 爱好者是这么干的。其实不仅仅是学习 Flink,我觉得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的,需要的是花时间去钻研。

目前你的第一个 Flink 专栏已经有千人订阅了,你撰写它的初衷是为了什么?

首先表示开心,不过也是在预期之内吧。因为自己觉得 Flink 确实在国内比较火,一个是其本身的优秀,另外就是阿里在这么积极的去推广,不过打铁也需自身硬,要是 Flink 本身的功能不好的话,阿里也不会花这么大代价去推广的。

刚好前段时间自己离职了,时间比较充裕,所以也就打算写一个 Flink 专栏和书籍。市面上 Flink 系统的内容并且是实战案例应用这块的内容还是非常少,所以自己才有了写这么一个专栏的想法。

我是经朋友介绍了解到 GitChat 这么一个开发者写作平台,既可以写付费的文章也可以升级成为专栏作者。对于有写博客习惯的开发者或者想实现技术输出的开发者们,不妨试试在 GitChat 上发表文章,既可以赚取零花钱还能提升输出水平。

在我写内容的这段时间 Flink 版本发布了大更新的 1.9 版本,所以后面几乎又全部重写了专栏的内容。我之前自己定的内容特别多,每天晚上熬夜写到 2 点多才睡觉,自己都觉得比较辛苦。当然我是写完后才出来工作的,算是对自己上一份工作的总结吧。

你对 Flink 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未来还是会更火的,现在正处于很多公司换架构,做技术架构调整的阶段,很多公司的实时计算作业都开始迁移到 Flink,新作业一般都是 Flink 技术栈,未来 Flink 的发展还是比较可观的。

如果有人想学习 Flink,你可以给点建议吗?

跟着专栏学习呀,有入门、概念、原理、性能调优、实战、案例,可以说很全了。并且内容都是图文并茂的,附有源码实现,学习起来应该还是很快的。

除开工作,周末你一般都会做点什么?

看看电影、下厨,学习做菜,看看书。

平时网购多吗?喜欢买哪类东西?

不算太多,买买生活用品、吃穿、电子设备、书籍。

有什么好用的东西想推荐给大家吗?(至少说三样)

  • 降噪耳机 Bose qc 30
  • 4K 显示器 LG 4K 27 寸的,我买的那款3000多吧,具体型号忘记了
  • MacBook Pro 16g内存+256g ssd + 1T 移动硬盘
  • 电动牙刷买的欧乐比的,挑一款自己够用的就行

作为 95 后,你有女朋友吗?

从娘胎单身到现在😂

(编辑注:如此优秀的单身小哥哥,大家如果有合适的可以介绍啊。希望他出书的那天也也能脱单成功~)

点击关注 zhisheng

老王 | 十年老码农如何通过「写写写」赚到钱?

采访者 / 小胖

本次采访对象老王目前是 2 个 GitChat 专栏和 3 篇 Chat 的作者,他每个专栏的订阅量都超过了 3000 份,而他在去年 3 月发布的一篇 Chat 已成为截止到目前销量最高的文章,订阅量逾 11000 份。

老王的写作内容来自他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阿里云社区认证专家,他有十余年编程从业经验,有着丰富的大型系统设计、开发和调优的经验。在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宝贵的编程与面试经验,是一位资深面试官。

今天,我们就和老王一起聊聊他的职业经历,和他创作爆款好文的诀窍。

先跟 GitChat 平台的用户打声招呼吧。

GitChat 的各位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老王,一个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技术老兵。曾就职 360,目前在一家 500 强企业担任研发经理的职位,主要负责公司的系统架构设计和新员工的面试和培训工作。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积攒了一些经验,希望借助 GitChat 和大家分享这些经验,也希望我们能在技术的世界里结伴同行,共同成长。

你目前已经是一位有着 10 多年工作经验的老程序员了,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踏入这个行业?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看起来比较矫情的一句话,但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我比很多人幸运的一点就是,在上高二的时候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已经有了自己喜爱和痴迷的东西,那就是「程序开发」。虽然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名词,但是那时候我就坚定地知道我将来一定是靠操作计算机赚钱的——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干的这份工作。虽然到现在我还没赚到大钱,但我相信以后肯定会的。

我之所以说自己比较幸运,是因为我见过并且问过太多人,他们有的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已经三、四十岁了,但依旧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啥,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相比于这些人来说,我是幸运的。但我也深刻地知道,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所以未来几年我会加速把自己对程序的这份热爱,转换为更多可以传播的系统性技术知识(专栏),去帮助更多同道中人,让更多人从中收益,这才是这份「热爱」的价值。

这十多年来,是否有想要放弃转行的一刻?如果有,是什么原因让你又坚持了下来?

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吧。因为我本身来自于农村,所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女朋友的家人希望我在城里有套房子。但当时我的工资特别低,为了凑首付的事情,经常失眠。那时候听朋友说,他做室内装修特别赚钱,刚入行一个月挣的钱就比我多五、六倍。那时候我有转行的念头,也想多赚点钱。我思考了很久,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主要原因是我不确定一个我不喜欢的工作我能做多久,我怕我会失去编程时我才会有的那种最纯粹的快乐。后来我看到了我的领导,我觉得编程这份工作如果做的时间久了,也一定会有不错的收入。

一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今天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曾经的那份坚持,为我赢得了我曾经想要的一切。虽然不是什么豪宅和豪车,但这都是靠我的双手,一行一行代码敲出来的,我为自己能坚持这份热爱而感到自豪。

有人说,我们努力赚钱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世界不要改变我们。我想这便是努力的意义,坚持所爱,并以此谋生,便是最大的幸福。

你在 GitChat 撰写的一篇 Chat《Java 最常见 200+ 面试题全解析:面试必备》目前订阅量已经破 11000 了。当初创作时有想过会这么受欢迎吗?

当时真没想过会这么火。那时候只是觉得这样一篇文章是符合一定市场需求的,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面试题都太糟糕了,不是解释得不够清楚,就是覆盖的技术点不够,还会因为版本的更新迭代,导致了一些问题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错误。所以我就想整理出一篇大家都能看懂的 Java 面试题解析,来解决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好让大家都能很方便地查看。所以我的创作初衷还是比较简单的,并没想到它后来会这么火。

这种「符合市场需求」的文章是否有哪些创作诀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技巧,包括从策划到推广的全流程。

如何选题

什么是好的选题,通常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是看作者对文章的感觉。那怎么培养作者对文章的感觉呢?如果你写技术文章,那你可以去技术站,如 CSDN、掘金、博客园,搜索历史上热门文章排行,仔细揣摩和思考热门文章的特征。等你找到规律,对文章有了敏锐的感觉之后,选题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长板理论

如果你做了十年的 Java,发现最近好像 Python 比较火,就跑去写 Python 的文章,但因为 Python 是你的短板,所以相对于专业从事 Python 开发的那些作者来说,你就会显得毫无竞争力。

没有所谓的「一飞冲天」

这 9 年间我在博客园上发布的原创文章,也已经快 400 篇了。所以我在打造出那篇爆款文章之前,是经历了无数次地练习与改进,才能在今天小有所成。所以无论是任何人想要在任何行业里有所成就,一定要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才有机会成功。

给人以「惊喜」

以我的爆款文章来说,它给用户带来的惊喜就是,我不仅比其他地方提供的面试题多,而且还为部分难懂的题目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原理分析,还有一些代码示例。这样一来读者就能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题目,这种「惊喜」就是形成好的口碑的主要因素,也是打造爆款的必要条件。

精心打磨

一块未经精心雕琢的璞玉,和碎石瓦砾堆在一起,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这说明即使是再好的东西,如果不精心打磨也不能发挥它的价值。写文章亦是如此,即使你有很好的题材、即使它在市场上很稀缺,如果你没能把它打磨得很好,那么依旧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价值。

把握时机

我选择在 3 月 1 号发布那篇面试题文章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时间即将迎来跳槽高峰期,很多人都是领了年终奖之后,就会选择跳槽。而在这个跳槽的开始期我的面试题刚好派上用场。那篇文章其实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打磨完成了,我只是选择了一个有利的时机才把它发布出去。

写得好更要卖得好

  • 宣传语要直击用户痛点,激发读者的购买欲;
  • 发布相关热门的文章,或使用付费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作为软文的开始部分;
  • 找业内的大咖写推荐语作为文章的宣传点。

总的来说,打造爆款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好的选题并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长板理论打造稀缺性给人以「惊喜」的文章,并一定要解决某个问题让自己的文章有价值。有了一部作品之后,不要着急发布,而是要反复打磨不断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发布,才能事半功效。在没有打造出爆款之前,一定要沉得住气,多多练习,学会坚持,并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提高写作效率,最终一定能打磨出一部令自己满意的爆款作品。

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我的文章《一篇文章赚 8 万的 14 个技巧》。

除了写文章之外,你还在业余时间发布了 2 个专栏,《Java 面试全解析:核心知识点与典型面试题》和《程序员的 MySQL 面试金典》。你是如何通过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来写作的?

无他,有时间就写写写。因为我在 GitChat 写的第一篇文章火了之后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于是我就想通过输出更多的精品专栏去服务更多人。一方面我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也可以为自己的将来多做储备,毕竟已经 30 多了。有了目标之后,其他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所以我的写作速度还算正常,哈哈。

订阅专栏,即可入群与作者交流

你现在正在写什么?

我正在准备下一个专栏,内容关于 Redis 核心与实战。虽然 Redis 是后端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但大家对 Redis 的理解还停留在 2.x 版本。比如大家只知道 Redis 有五种数据类型,但随着 Redis 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有 9 种数据类型了。而且随着 Redis 6.x 的发布,Redis 的多线程也不远了。它能做的也不止是内存型数据库了,例如稳定的消息队列、优秀的分布式集群部署、还有它的限流和幂等性验证,以及查询附近的人等功能都非常不错。还有 Redis 的运行流程和原理、各种类型的使用场景和内部实现结构、事务和持久化的实现机制和具体实现算法等,都会出现在这个专栏中。当然还有一些面试中常问的 Redis 面试题等,也希望大家持续支持 GitChat,持续关注老王。

最后,面对同为程序员的大家,你有些什么建议或想说的话吗?

坚持长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即使很累,但结果总会让你开心,例如:学习、健身、写博客。我坚持写博客有十年之久,只有这样,等到有一天真正有机会了,我才能很快抓住,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者必成。

点击关注 老王

修言 | 非科班前端程序员,应当如何野蛮成长? 加兴 | 创业路上的程序媛 秦金卫 | 用技术创造价值的软件架构师 张亮 | 「从零开始」的运营大神是如何炼成的? 张晋涛 | 成为容器技术专家,是一种选择 范蠡 | 非科班出身技术狂人的成长之路

阅读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column/5e1c0f1b0f0fcc4683548ad0

关注
打赏
1560489824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9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