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域
- 1.1 🌍同源策略
- 1.2 ❓为什么有跨域问题
- 1.3 ⭕如何解决跨域
- 1.3.1 ✅JSONP
- 1.3.2 💻JSONP实践
- 📺案例
- 1.3.3 ✅CORS
- 1.3.4 🚩与JSONP的比较
前置小知识
👇
同源策略
(Same-Origin Policy)最早由 Netscape 公司提出,是浏览器的一种安全策略。
同源: 协议、域名、端口号 必须完全相同
。
违背同源策略就是跨域
。
下表给出了与 URL http://store.company.com/dir/page.html 的源进行对比的示例:
URL结果原因http://store.company.com/dir2/other.html同源只有路径不同http://store.company.com/dir/inner/another.html同源只有路径不同https://store.company.com/secure.html失败协议不同http://store.company.com:81/dir/etc.html失败端口不同 ( http:// 默认端口是 80)http://news.company.com/dir/other.html失败主机不同 1.2 ❓为什么有跨域问题因为跨域问题是浏览器对于ajax请求的一种安全限制:一个页面发起的ajax请求,只能是于当前页同域名的路径,这能有效的阻止跨站攻击。
因此:跨域问题 是针对ajax的一种限制
。
有以下两种方法:JSONP和CORS
最常用的是CORS方法
,而且也是最简单的😂。
首先介绍一下JSONP方法,由难到易入手吧!
1.3.1 ✅JSONP-
JSONP是什么?
JSONP(JSON with Padding),是一个非官方的跨域解决方案,纯粹凭借程序员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来,只支持
get 请求
。 -
JSONP 怎么工作的?
在网页有一些标签天生具有跨域能力,比如:img,link,iframe,script。
JSONP 就是利用
script 标签的跨域能力
来发送请求的。 -
JSONP 的使用 :
A. 动态地创建一个 script 标签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B.设置 script 的 src,设置回调函数
script.src = "http://127.0.0.1:8000/jsonp-server"; // 处理数据 function handle(data) { // 获取result元素 const resul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sult') result.innerHTML = data.name }
C. 将 script 添加到 body 中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D. 服务器中路由的处理
// jsonp服务 app.all('/jsonp-server', (request, response) => { const data = { name: 'xuxu' } // 将数据转化为字符串 let str = JSON.stringify(data) // 返回结果 response.end(`handle(${str})`) })
jsonp实现跨域的原理:服务端必须
返回一个函数调用
,函数的参数就是给客户端返回的结果数据
,这个函数前端必须要申明,否则就会报错。
需求:在输入框中输入任一名称,当失去焦点时,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校验是否存在该用户名,服务端直接返回已存在,改变input框的颜色。
效果如下:
整体代码如下: JSONP实践.html
DOCTYPE html>
案例
用户名:
// 获取input元素
const input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
const p = document.querySelector('p')
// 声明handle函数
function handle(data) {
input.style.border = 'solid 1px #f00'
// 修改p标签的提示文本
p.innerHTML = data.msg
}
// 绑定事件
input.onblur = function () {
// 获取用户输入值
let username = this.value
// 向服务端发送请求 检测用户名是否存在
// 1.创建一个 script 标签
const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 2.设置标签的src属性
script.src = 'http://127.0.0.1:8000/check-username'
// 3.将script插入到body标签的最后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server.js
// 1.引入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创建应用对象
const app = express()
// 3.创建路由规则
// request是对请求报文的封装
// response是对响应报文的封装
// 用户名检测是否存在
app.all('/check-username', (request, response) => {
const data = {
exist: 1,
msg: '用户名已经存在'
}
let str = JSON.stringify(data)
// 返回结果
response.end(`handle(${str})`)
})
// 4.监听端口启动服务
app.listen(8000, () => {
console.log("服务已经启动,8000 端口监听中....")
})
接下来介绍最简便的一种方法👇
1.3.3 ✅CORS-
CORS是什么?
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跨域资源共享
。CORS 是官方的跨域解决方案,它的特点是不需要在客户端做任何特殊的操作,完全在服务器中进行处理,支持get
和post
请求。跨域资源共享标准新增了一组 HTTP 首部(响应头
)字段,允许服务器声明哪些源站通过浏览器有权限访问哪些资源 -
CORS 怎么工作的?
CORS 是通过设置一个响应头来告诉浏览器,该请求允许跨域,浏览器收到该响应以后就会对响应放行。
-
CORS 的使用:
主要是服务器端的设置:
app.all('/cors-server', (request, response) => { // 设置响应头 // 设置允许跨域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设置允许使用自定义的请求头字段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 // 设置允许任意的HTTP请求方法访问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 '*') response.send('hello CORS') })
以下常见的响应头设置:
设置允许任何域访问: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设置允许使用自定义的请求头字段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
设置允许任意的HTTP请求方法访问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 '*')
设置可以暴露的响应头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还有其他的响应头设置,就不一一列出了。
1.3.4 🚩与JSONP的比较CORS与JSONP的使用目的相同
,但是比JSONP更强大
。
JSONP只支持GET请求
,CORS支持所有类型的HTTP请求
。JSONP的优势在于支持老式浏览器,以及可以向不支持CORS的网站请求数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