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录
- 代码块介绍
- 代码块使用细节
-
基本介绍 代码块又称为初始化块,属于类中的成员,即是类的一部分,类似于方法,将逻辑语句封装在方法体中,通过{}包围起来。 但和方法不同,没有方法名,没有返回,没有参数,只有方法体。而且不用通过对象或类显式调用,而是加载类或者创建对象时隐式调用。
-
基本语法 [修饰符]{…}; 注意:
- 修饰符是可选的,如果要写的话,也只能写static。
- 代码块分为两类,使用static修饰的叫静态代码块;没有static修饰的,叫普通代码块/非静态代码块。
- 逻辑语句可以为任何逻辑语句。
- ;号可以写,也可以忽略。
-
代码块的好处
- 相当于另外一种形式的构造器(对构造器的补充机制),可以做初始化的操作。
- 如果多个构造器中都有重复的语句,可以抽取到初始化块中,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
static代码块(静态代码块),作用就是对类进行初始化,它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并且只会执行一次。但如果是普通代码块,每创建一个对象,就执行。
-
类什么时候被加载?
- 创建对象实例时,也就是new的时候。
- 创建子类对象实例,父类也会被加载。而且父类先被加载,子类后被加载。
- 使用类的静态成员时。
-
普通的代码块,在创建对象实例时,会隐式的被调用。被创建一次,就调用一次。如果只是使用类的静态成员的时候,普通代码块并不会执行。因为普通初始化块只有创建对象的时候才会执行,而使用静态成员只是加载类。
-
创建一个对象时,在一个类的调用顺序是:
- 调用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注: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调用的优先级一样,按顺序调用)
- 调用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的初始化。
- 调用构造方法。
-
构造方法的最前面有隐式的super();和调用普通代码块。但是静态代码块、静态属性都是在类加载时就执行完毕了。所以是优先于构造器和普通代码块执行的。
class A{
public A(){
1.super();
2.调用普通代码块
3.构造器代码...
}
}
-
创建子类时(继承关系),它们的静态代码块、静态属性初始化、普通代码块、普通属性初始化、构造方法的调用顺序如下:
- 父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
- 子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
- 父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
- 父类的构造器。
- 子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
- 子类的构造器。
-
静态代码块只能直接调用静态成员,普通代码块可以调用任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