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牵扯到一个程序员生存策略了:每年一定要拿出两个月出去面试——不管你要不要走。需要不断评估自己的价格,和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及时弥补。
很多程序员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要么不敢要工资、要么狮子大开口。想知道自己值多少,去市场上试水是做好的办法。要记住一点:你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你的能力。你的能力,在稳定市场情况下可以跟价格成正比。但是市场永远不是稳定的。看看当年的安卓/ios多风光,再看看现在,人还是那批人,市场却要凉了。
很多年轻(其实我也挺年轻的)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些执念,比如打算写一辈子Java成为Java大牛,走向人生巅峰,其实想法是好的,但是不可取。
我们从技术角度来说,因为写一辈子Java是当不了Java大牛的,你依然需要学习JVM系的Scala、Kotlin,更底层的c/c++,还有Go、Erlang这些拥有Java不同哲学的语言。最后,发现你Java只是你的敲门砖,真正让你成为Java大牛的是你懂的不同语言的哲学,懂得不同场景下发挥出Java的优势,规避Java的劣势,深知Java的优缺点。而不是抱着Java是最好的语言,写一辈子Java。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说,注意我在前文中用描述高P的工程师的词汇,『xx出身』。对于高P而言,没有前后端。前后端只是敲门砖,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Web业务层面的开发,说实话都是处于计算机难度底端的玩意。之于一些答主说的鄙视链,其实就是中国队鄙视泰国队,菜鸡互啄。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46117/article/details/9027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