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给定字符串分割成若干子序列(子序列:允许不相邻但按先后顺序选取若干字符构成的字符串),这些子序列要满足由01串构成且开始和结束字符必须为0。很显然每个字符只能出现在一个子序列中。 先输出你构造出的子序列的个数; 下面输出你构造的子序列,第一个数为子序列长度,后面跟着这个子序列每个字符对应于原字符串中的索引(从1开始),每行对应一个构造的子序列。 对输出的唯一限制是要求输出的字符索引为升序。
思路1:大佬思路,对应代码1: 首先必然得存住答案才行,因此使用二维vector,ans[i]就代表第i个子序列。 遇到0我们就就将0加入到当前的ans[cnt]中,并且++cnt;遇到1就--cnt,将1加入到当前的ans[cnt]中。总而言之,遇到0向cnt增加的ans中插入,遇到1向cnt减小的ans中插入。 每次遇到1说明cnt要减小了,那我们就保存一下最大的cnt,表示构造的子序列的全部个数,但是如果最后遍历完字符串后的cnt与保存的最大值不一致就说明至少存在一个(ans中保存的)子序列的最后一元素为1,无法以0结尾。 至于为什么,你可以模拟一个过程试试,很容易理解的。 稍微举两种极端的情况:
- 最后结尾的
0超级多,那么cnt会一直自加,显然最后cnt就是cnt的最大值。此时必然都覆盖住了。 - 最后没有
0,即原字符串以1结尾,必然无法构造出答案,此时肯定存在至少一个(ans中保存的)子序列的结尾为1,也说明ans[cnt]上次为这个子序列是将末尾添加了个1,之后便没来过了,即’cnt < max(cnt)’,无解。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当cnt减到0的情况啊,1太多了cnt减到0也是无解。
思路2:我的思路,含思考过程,对应代码2: 先声明我看了上面大佬的题解。 第一个思考阶段: 首先我试着思考什么时候会输出-1。 原字符串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字符为1是一定不行的; 片面思考过后就觉得,可以先将连续的0或1划分为一段,只要保证连续的0的个数大于等于其相邻的两段的连续的1的个数的最大值即可,00101100并非无解,但是按我的方法判断就是无解了。 保存的话,我就用普通数组保存的,因为我没看到要先输出总的子序列个数,所以构成一个子序列就直接输出了,最后才发现是错的。 构造方法也存在问题,在这就不细说错误思路了。
第二个思考过程: 上面判断无解的方式错了,但我觉得这个题应该是可以先特判出无解的情况的(有些题直接判无解是比较难的) 思考了一会理解构造的本质了,可以理解为遇到一个1就是对前面0的消耗,因此遇到1我们要判断一下是否还剩下未被消耗的0,只有有0才能让1构成子序列。同时也要从后向前进行判断。 二维vector无疑了,现在的思路是每次遇到1插入第一个末尾为0的子序列中(对应的ans索引小者为第一个,后同),遇到0插入到第一个末尾为1的子序列中。 但是如何保存和更新“第一个末尾为0的子序列”和“第一个末尾为1的子序列”对应的索引呢?保存好说,那假如要是找到了,需要将原索引更新成新的第一个索引,怎么更新?遍历?疯了吧。 失败告终,看了大佬的题解。
第三个思考过程: 大佬的“蛇形插入法”(我真是起名鬼才)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思路,值得学习!) 因此,特判无解就采用了我自己的方式,而保存和输出正解用了大佬的方式。
代码1#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200000 + 5;
char str[maxn];
vector G[maxn];
inline void fail(){ printf("-1"); exit(0); }
int main()
{
scanf("%s", str);
int n = strlen(str), cnt = 0, k = 0;
for(int i = 0;i = cnt) fail();
printf("%d\n", cnt);
for(int i = 0;i str;
int n = str.length();
str = '.' + str;
// -1:
if(str[1] == '1' || str[n] == '1') { puts("-1"); return 0; }
for(int i = 1;i
关注
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