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惊鸿一博

暂无认证

  • 0浏览

    0关注

    535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何川L3管理课_模块4_成果管理

惊鸿一博 发布时间:2022-04-25 21:24:45 ,浏览量:0

目录

第十课: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

1、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2、密切关联:客户相关度和成果达标度

3、组织内部产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

4、什么才是真正对下属好?

5、管理者要持续思考:什么是真实有效的贡献?

6、知识点金句

第十一课:专注于抓住机会而不是解决问题

1、大部分问题都与成果无关

2、区分管理&经营

3、把资源集中在关键机会上

4、知识点金句

第十二课:反复共享与成果有关的标准

1、为成果建立标准

2、影响成果的标准(非常重要)

3、知识点金句

第十课: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 1、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什么是创造客户?
①激活新客户 ②激活老客户 ③扩大客户群
④提高复购率 ⑤提高满意度

2、密切关联:客户相关度和成果达标度
客户相关度和成果达标度的密切程度越高,代表越有成果。 用上图的 4 个象限,评估自己的工作成果。
效率要建立在 效益 之上,管理者需要做的,是不断精简工作流程,让每个人的工作不断贴近客户需求;规模要建立在品质之上,管理者需要做的,是不断强化品质标准,让每个人的成果,不断超越客户预期。
3、组织内部产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

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
一个组织不能像生物一 样,以自身生存为目的,能延续后代就算成功了 。组织是一种社会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贡献时,才算有所成就
4、什么才是真正对下属好?

1) 有业绩; 2)有成长; 3)心不累。

管理者要面对的是责任和目标,而不是培养情感。
5、管理者要持续思考:什么是真实有效的贡献?
三类贡献:
①直接成果:经营型目标
②树立或者重塑新的价值观
③培养与开发未来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的失败,因素很多。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自以为过去做得成功了,因此满足于自己老-套的工作方法, 结果必然遭到失败。职务有了改变, 他所要贡献的成果也一定改变,而且新职位所要求的上述三种绩效之间的相对 比重 也会改变。管理者如果不明白这层道理,仍然墨守过去的处事方式,即使他过去是以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现在也必将是“以错的方法做错的事情”。
管理者要找到认同“成果第一、客户价值第一”理念的人;找不到,在内部提升管理就会很难,所以要把理念放在第一位。
  • 理念——选人(最重要)
  • 文化——滋养人
  • 机制——引导人
  • 流程——规范人
6、知识点金句
1、组织内发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
2、管理者要重视外部贡献。
3、工作内容,不等于工作成果,要始终有成果意识。
4、 一流的工作,是了解上下游的工作流程、并且关注产品最后的效果,而不是自己流程结束的效果。
5、改变底层思维,持续关注以下 4 项:
  • a 标准思维:这项工作有哪些完成标准?
  • b 贡献思维:这项工作对谁有直接贡献?
  • c 效率思维:这项工作有哪些先进方法?
  • d 成本思维:这项工作有哪些成本投入?
6、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顾客是一切成果的来源。
7、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供应商成本。
8、工作要向外拿成果,不仅理解客户是一切价值的来源,而且要努力降低上级的管理成本。
第十一课:专注于抓住机会而不是解决问题 1、大部分问题都与成果无关
此知识点希望学员们理解,在职场中更应该学会:
①定义问题 ②抓住机会 ③明确目标 ④制定计划 ⑤120%执行
在工作中,管理者要经常自问:
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投入多少资源? 又能带来多少成果?
②这个问题的背后,有哪些潜在的机会?
2、区分管理&经营
①管理要始终为经营服务
②管理能力不能超越经营能力
③总能发现与经营目标有关的机会
  • a. 哪些工作内容,必须每天都做?
  • b. 哪些工作内容,一定不要做?
  • c. 哪些工作内容,要尽量多做?
  • d. 哪些工作内容,能少做就做少?
● 管理是成本,经营才是成果,当成本大于成果,何谈利润?所以,成本要为成果服务,管理要为经营服务,管理能力不能超越经营能力。
● 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所以管理能力不能超越经营能力,否则容易出现“为了管理而管理”的现象。
● 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机会,尤其是与“经营目标”有关的机会。
3、把资源集中在关键机会上
资源,是用来产生结果的,必须分配到机会上,而非问题上。 ——彼得·德鲁克
案例:

 完美的宏大 vs 简陋的快捷

● 前者看到的都是“问题”,后者看到的都是“机会”,后者始终在抓机会、求增长,前者却困在问题里无法自拔、无法增长。结果,“完美的宏大”敌不过“简陋的快捷”。
● 易到当年在“问题”那块投入了太多的资源,虽然只做专车,一年后却无起效。后面出现了滴滴打车,被其快速超越。滴滴的经营目标就一个,只做出租车,”5 分钟内叫到车”。
● 本质上,是机会思维,必然会战胜问题思维。因为大部分问题与成果无关,即便解决了、让一切看起来变成“完美”了,也无法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相反,机会却能带来相对确定的回报,能带来增长、给经营带来实质的影响。

4、知识点金句
1、大部分问题都与成果无关。
2、管理要始终为经营服务,管理能力不能超越经营能力。
3、管理是杠杆,机会就是相对确定的投入回报/产出。
4、求同存异,本质上“求”的是机会。
5、常问自己:同样的时间、成本、资源下,你能拿到更多的成果吗?
6、总能抓住与经营目标有关的机会。
7、把资源集中在关键机会上。
8、专注于抓住机会而不是解决问题。
9、团队想持续打胜仗,靠的 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不代表能带来成果) ,而是“ 完成关键目标”的能力 。
10、管理团队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管理者要分清什么,哪些是让你有些不舒服的“眼中沙”、哪些是让你没法往前走的“绊脚石”,分别对待。
11、机会最大化,是企业任务一个有意义甚至精确的定义;这意味着, 效力 (如何找到对的事情去做,如何把资源和努力集中在对的事情上)而不是效率,才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东西。
第十二课:反复共享与成果有关的标准 1、为成果建立标准
衡量工作成果的八个重点领域(如图所示)

①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者必须为工作建立标准,这是关乎组织绩效 和 每个成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须确认 每个人都有使用的衡量标准 (个人层面) ,并把衡量标准的重心,放在整个 组织的绩效上 (组织层面) 。(重点:个人+组织)
② 每个人都有标准,如果这个人没有标准,在本质上就是浪费。要么是管理者阻碍了这个人的发展动力、要么是浪费了这个人的时间。
③ 目标不是绩效,完成目标,才有绩效。从目标到绩效,必然要经过确定标准、共享标准 的环节。
2、影响成果的标准(非常重要)
①首先要明白工作内容≠工作成果
②管理者必须为工作成果建立衡量标准
③衡量工作成果的常用标准:(维度) 时间、数量、质量、成本、收益
④让每个成员都清楚成果标准, 是否做到“让每个成员都清楚成果标准”
【衡量方式】可以参考:
反问自己,是不是已经不厌其烦地共享标准,甚至说到自己都不想说的地步。总之,在实际落地上就要求管理者——反复说、让团队成员彻底清楚。
管理是管下限,而不是无限想象上限。

3、知识点金句
1、管理者必须为成果建立标准,反复共享与成果有关的标准,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清楚成果标准。
2、管理标准,某种程度上就是管理下限,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追求确定性,多对员工说“至少要做到什么”,而不是“尽量做得更好”。
3、经营目标是最高的成果标准。
4、管理者要不厌其烦、一遍一遍传达,直到所有成员都能够理解团队的共同目标和成果标准。
5、管理者要经常反思 2 个问题:我把我的员工服务好了吗?我把我的老板管理好了吗?
6、标准是目标的一部分,制定目标,就要明确标准。
7、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一样,背后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叠加。
8、管理者在制定标准时,要常问自己 3 个问题:
  • 标准越高越好吗?
  • 标准越具体越好吗?
  • 标准越多越好吗?
根据自己团队 经营目标 决定。有人认为“面对能力高的员工,管理者要给更高标准,而能力低 的员工,要给更多时间”,同样的,是否要这么做并不绝对,这取决于经营型目标,因为管理始终要为经营服务。
9、人们总是容易看到作一个决策带来的困难、投入;而不是容易看到不作该决策带来的损失。

10、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属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才能使他更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11、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先要做的事情是:想办法了解现在别人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关注
打赏
1663399408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3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