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java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处理异步,当你的业务需要访问数据库,访问网络,或者任何耗时的操作,都可以借助Rxjava来实现。 但是有人说在Android中已经有很多异步操作的API,比如Handler,AsyncTask等,这些都能满足基本的异步操作,为什么还要使用Rxjava呢? 首先我们开看一个例子做个比较:
假设有这样一个需求:界面上有一个自定义的视图 imageCollectorView ,它的作用是显示多张图片,并能使用 addImage(Bitmap) 方法来任意增加显示的图片。现在需要程序将一个给出的目录数组 File[] folders 中每个目录下的 png 图片都加载出来并显示在 imageCollectorView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读取图片的这一过程较为耗时,需要放在后台执行,而图片的显示则必须在 UI 线程执行。
常用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比如: 代码块1
//采用android自带的api实现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uper.run(); for (File file : files) { File[] files = folder.listFiles(); for (File file : files) { if (file.getName().endsWith(".png")) { final Bitmap bitmap = getBitmapFromFile(file); getActivity().runOnUi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mageCollectorView.addImage(bitmap); } }); } } } } }.start(); 如果使用Rxjava,则可以这样实现: 代码块2
//采用Rxjava实现 Observable.from(folders) .flatMap(new Func1() { @Override public Observable call(File file) { return Observable.from(file.listFiles()); } }) .filter(new Func1()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File file) { return file.getName().endsWith(".png"); } }) .map(new Func1() { @Override public Bitmap call(File file) { return getBitmapFromFile(file); } })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subscribe(new Action1()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itmap bitmap) { imageCollectorView.addImage(bitmap); } }); 虽然代码块2的代码量比代码块1的代码量要多,但是很明显代码块2的代码看起来更整洁更优雅,而且如果读者学过Rxjava的人,会明显感觉到代码块2的可读性比代码块1的可读性要强。 由此可见Rxjava的优点即是:采用链式调用,代码简洁优雅有美感,并且可读性增强!
以上,是Rxjava的一部分优点,其实Rxjava的优点更在于它的强大。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Rxjava的原理: Rxjava实现异步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什么事观察者模式呢?
举个例子,用户界面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用户界面观察业务数据的变化,发现数据变化后,就显示在界面上。
在Android中最常见的观察者模式是View的onClick事件模型。
如图可见,当Button持有OnClickListener对象之后,Button被点击之后会自动触发OnClickListener中的OnClick方法。 把上面的Button点击事件抽象一下就变成: 当Observable(可观察的,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内部会通过一系列事件触发Observer(观察者)中的方法,可以做出相应的操作。 可能这样讲还是比较抽象,举个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
以上模型中,上课铃声是被观察者,即Observable,可观察的,被观察者;学生就是观察者,即Observer(观察者),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响了,就会去上课,这就是学生根据上课铃声所做出的反应。 也就是: 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观察者可以做出反应。
在Rxjava中观察者模式 RxJava 有四个基本概念:Observable (可观察者,即被观察者)、 Observer (观察者)、 subscribe (订阅)、事件。Observable 和 Observer 通过 subscribe() 方法实现订阅关系,从而 Observable 可以根据情况回调来通知 Observer。 Rxjava常用的的回调方法有三种: - onNext:完成队列中的一个事件 - onComplete:完成队列中所有的事件 - onError:事件发生错误时,并且后续的事件终止。
为什么Rxjava要使用观察者模式呢? 因为观察者模式在模块之间划定了清晰的界限,降低模块耦合性,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Rxjava基本使用方法 创建Observer Observer是观察者,当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会收到相应的事件,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事件进行不同的处理。 Observer observer = new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Rxjava demo", "on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Log.d("Rxjava demo", "onErr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Log.d("Rxjava demo", "onNext"); } }; 其实,除了使用Observer以外,Rxjava还有个Subscriber。这个是实现了Observer的抽象类,里面对Observer进行了一些扩展。
Subscriber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Log.d("Rxjava demo", "Item: "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Rxjava demo", "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Log.d("Rxjava demo", "Error!"); } }; 可以看出,Subscriber比Observer多了一个回调方法onStart(),它会在事件开始执行之前的时候调用,用于做一些准备工作,类似于AsyncTask中的onPreExecute方法。 但是subscriber中还有几个很重要的方法: - unsubscribe():这个方法是取消订阅事件,一般有利于防止内存泄漏。在android开发中我们知道一般有订阅就应该有取消订阅。 - isUnsubscribed():这个方法是用于判断事件是否被订阅。 - add(Subscription s):这个方法是把一个Subscription 添加到Subscription列表中,便于统一管理,取消订阅等 2. 创建Observable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最近更新
-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重点)
- 【Vue】走进Vue框架世界
- 【云服务器】项目部署—搭建网站—vue电商后台管理系统
- 【React介绍】 一文带你深入React
- 【React】React组件实例的三大属性之state,props,refs(你学废了吗)
- 【脚手架VueCLI】从零开始,创建一个VUE项目
- 【React】深入理解React组件生命周期----图文详解(含代码)
- 【React】DOM的Diffing算法是什么?以及DOM中key的作用----经典面试题
- 【React】1_使用React脚手架创建项目步骤--------详解(含项目结构说明)
- 【React】2_如何使用react脚手架写一个简单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