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本无价,全在定价;营销有道,全在“无价”。
任何消费商品要是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来定价,价值和价格不是对等,价格和买单者决定的出价是相等的;买单者最总决定售价,那么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情形下价格是不同,分人,分时间,分地点;
我们看似的自由选择,其实都是在按照固定的步骤走;
我们有自己的决策方式,我们根据现有的条件,选取最有利与我们的东西;但是我们忽略了所谓的条件就是商家给我们提供的;商家根据大多数人的选择就会设定好条件,消费者等着入坑;
那么怎样避免那:
- 缺什么买什么;而不是提前打算好,到时候情况有变有的东西一无是处(淘宝很多便宜货,这些东西俗称捡漏,实际上一无是处,买单者多是家庭主妇,在家闲着没事,找这种便宜东西,实际买了一堆实际无用,成为无辜的买单者);
- 每月或每周有固定的消费账户,将固定的钱放入,限制自己的冲动消费,也就是管好钱,最好自己都无法取其他部分,只能借,这样才能真正的攒下钱;
伯和普多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操纵性零售的两大原则。 第一条原则:避免极端。他们通过调查(对象包括美能达照相机、高仕钢笔、微波炉、轮胎、电脑和擦手纸)表明,在消费者不确定的时候,他们会避免购买价格最贵或者最便宜、质量最好或最差、型号最大或最小的物品。大多数人倾向于走中庸之道。故此,要想卖出800美元的鞋子,方法就是在它旁边摆双1 200美元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