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ccie工程师一定要知道的密钥管理技术-ielab实验室,为了保证数据在网络中安全传输、不被攻击者非法窃听和恶意篡改,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通过一定的算法,利用密钥将明文数据变换为密文数据;接收方接收到密文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解密处理,即通过一定的算法,利用密钥将密文数据恢复为明文数据,以获得原始数据。其中,密钥是一组特定的字符串,是控制明文和密文转换的唯一参数,起到"钥匙"的作用。密钥管理技术则是指通过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实现对称密钥管理的技术,可以使相应的管理变得简单和更加安全,同时还解决了纯对称密钥模式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和鉴别问题。
如果数据加密和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则该加/解密算法称为非对称密钥算法。在非对称密钥算法中,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密钥一个是对外公开的公钥,一个是由用户秘密保存的私钥,从公钥很难推算出私钥。公钥和私钥一一对应,二者统称为非对称密钥对。通过公钥(或私钥)加密后的数据只能利用对应的私钥(或公钥)进行解密。
对称加密是基于共同保守秘密来实现的,采用对称加密技术的双方必须要保证采用的是相同的密钥,要保证彼此密钥的交换是安全可靠的,同时还要设定防止密钥泄密和更改密钥的程序。这样,对称密钥的管理和分发工作将变成一件潜在危险的和繁琐的过程。通过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实现对称密钥的管理使相应的管理变得简单和更加安全,同时还解决了纯对称密钥模式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和鉴别问题。
可以为每次交换的信息(如每次的EDI交换)生成唯一一把对称密钥并用公开密钥对该密钥进行加密,然后再将加密后的密钥和用该密钥加密的信息(如EDI交换)一起发送给相应的一方。由于对每次信息交换都对应生成了唯一一把密钥,因此各方就不再需要对密钥进行维护和担心密钥的泄露或过期。这种方式的另一优点是,即使泄露了一把密钥也只将影响一笔交易,而不会影响到贸易双方之间所有的交易关系。
非对称密钥算法包括RSA(Rivest Shamir and Adleman)、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和ECDSA(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等。非对称密钥算法主要有两个用途:
1、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解密:发送者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拥有对应私钥的接收者才能使用该私钥对数据进行解密,从而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目前,只有RSA算法可以用来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解密。
2、对数据发送者的身份进行认证:非对称密钥算法的这种应用,称为数字签名。发送者利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接收者利用发送者的公钥对数据进行解密,从而实现对数据发送者身份的验证。由于只能利用对应的公钥对通过私钥加密后的数据进行解密,因此根据解密是否成功,就可以判断发送者的身份是否合法,如同发送者对数据进行了"签名"。目前,RSA、DSA和ECDSA都可以用于数字签名。
公开密钥管理/数字证书。双方可以使用数字证书(公开密钥证书)来交换公开密钥。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X.509,对数字证书进行了定义该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的ISO/IEC 9594-8:195标准。数字证书通常包含有唯一标识证书所有者的名称、唯一标识证书发布者的名称、证书所有者的公开密钥、证书发布者的数字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及证书的序列号等。证书发布者一般称为证书管理机构(CA),它是贸易各方都信赖的机构。
密钥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目前国际有关的标准化机构都着手制定关于密钥管理的技术标准规范。ISO与IEC下属的信息技术委员会(JTC1)已起草了关于密钥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该规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密钥管理框架;二是采用对称技术的机制;三是采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思科ccie工程师一定要知道的密钥管理技术-ielab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