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Better Bench

暂无认证

  • 2浏览

    0关注

    695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讲座笔记】科研论文的构思、规划和写作--中南大帅词俊

Better Bench 发布时间:2020-10-17 18:12:34 ,浏览量:2

目录
  • 1 科研观点
  • 1.1 方向选题
    • 1.2 材料收集
    • 1.3 观点的提炼
    • 1.4 如何修炼进阶
  • 2 实验数据
    • 2.1实验数据以及材料组织
    • 2.2 写论文常识
  • 3 撰写论文
    • 3.1题目--最核心、最本质
    • 3.2 摘要--最关键、最重要
    • 3.4 引言--最难写、最难学
    • 3.5材料与方法
    • 3.6 结果与讨论
    • 3.7 结论
    • 3.8 参考文献
    • 3.9 图
    • 3.10 表
  • 4 期刊选择
  • 5 小结

1 科研观点 1.1 方向选题

(1)自己所擅长 (2)课题组的积累 (3)学校优势 (4)国家战略需要

1.2 材料收集

批判性的阅读别人的论文 (1)查找途径

  • Google学术:引号“”、*表示省略
  • 图书馆中外文数据库
  • 小木虫或零点花园等论坛论文求助

(2)常用中外文数据库

  • 外文: Nature、Science;ACS、RSC、Elseiver Science
  • 中文:看硕士博士论文

(3)查找和阅读文献注意事项

  • 高质量: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JCR一区、二区论文;高影响因子、高引用率和高下载率;近五年
  • 尽可能全面:去思考怎么交叉。思考别人怎么干得,自己怎么干的。
  • 多角度分析文献:多问为什么
1.3 观点的提炼

(1)观点选题:5种状态四部曲

  • 心中无剑、手中无剑(无观点、无实验技能)
  • 心中无剑、手中有剑(无观点、有实践技能)
  • 心中有剑、手中有剑(有观点、有实践技能)
  • 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有观点、不限于技能)
  • 心中无剑、手中无剑(不局限于专业与技能)
1.4 如何修炼进阶

(1)心中无剑、手中无剑(无观点、无实验技能)---->心中无剑、手中有剑(无观点、有实践技能)

  • 熟悉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器材
  • 熟悉各种设计分析软件:matlab、3Dmax…
  • 熟悉各种控制软件

(2)心中无剑、手中有剑(无观点、有实践技能)---->心中有剑、手中有剑(有观点、有实践技能)

  • 要形成自己的创新观点,特有思路、独特见解
  • 灵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寻找自己的观点方法
    • 根据我们存在的问题去看论文
    • 查看论文对于当前这个问题所存在的解决方案的特点
    • 问题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
    • 我们的创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心中有剑、手中有剑(有观点、有实践技能)---->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有观点、不限于技能)

  • 优秀研究生阶段和博士阶段。
  • 只要心中有思路和观点,实现的过程已经不局限于所从事的专业与本实验或学校的仪器设备。
  • 用什么剑,没有多大区别,草木飞花皆可为剑。

(4)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有观点、不限于技能)---->心中无剑、手中无剑(不局限于专业与技能)

  • 无所谓方向,无所谓仪器设备。
  •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2 实验数据 2.1实验数据以及材料组织

(1)比喻 产出论文:比喻成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填空题–选择题–按图索骥 (2)写论文步骤

  • 项目做出来
  • 项目结构分析
  • 项目性能分析
  • 为什么有这些性能结果

(3)实例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按图索骥

  • 学习别人论文的图形的使用,去做自己的数据的图像。做成PPT
2.2 写论文常识

(1)写论文的特点

  • 观点客观、具有独创性
  • 论据详实、富有确证性
  • 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 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 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2)论文表达清楚的内容

  • 是什么的?干什么的?(主要思想、观点)
  • 怎么来的(来龙去脉)
  • 为什么?有什么疑问(研究动机)
  • 做了什么(研究内容)
  • 采用了什么方法、原理和技术,用到了什么?(原理方法)
  • 别人已经做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文献分析)
  • 设计了什么,设计中有哪些巧妙的,不同的?(框架结构)
  • 过程是什么,做了什么实验?(过程步骤)
  • 研究了什么指标,数据?分析了什么?(实验分析)
  • 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结果分析)
  • 什么做得更好、更新、更…?对比什么?(创新关键)
  • 有什么用途?今后进一步怎么样(功用意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论文的结构

  • 论文题目
  • 作者姓名+通讯地址
  • 摘要+关键字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和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撰写论文 3.1题目–最核心、最本质

(1)准确、清楚、形象地从本质上反映论文核心内容 (2) 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词放在题目的开头

3.2 摘要–最关键、最重要

(1)注意事项

  • 不用第一人称
  • 主要的研究方法,重要在于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
  • 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尽量包含论文的主要论文点和重要细节
  • 文字简介、表达准确、结构合理,不超过250字
  • 逻辑:问题–>创新点/开展的工作(重点)–>结果–>展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 引言–最难写、最难学
  • 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
  • 是论文的三大难写部分之一
  • 目的是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
  • 引言是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利用、带研究内容与前任研究关系等
  • 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存在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现状等内容
  • 审稿人一般用15分钟来看摘要和引言,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会被退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性能参数、厂家、制备方法等 (2)实验方法:详细制备过程、工艺参数 (3)测试表征方法:仪器设备型号、测试参数、样品尺寸等

3.6 结果与讨论

(1)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 按逻辑顺序描述或总结重要的观察结果

(2)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 凡用文字能说明的问题,就尽量不用图表再复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

(3)尽可能列出“结果”的原始数据,而不能只报道统计处理后的数据

(4)适当评论原始数据, 对结果的说明、解释、与理论模型或他人结果的比较等,否则是实验报告

3.7 结论

(1)作者本人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 包括最重要的结果、结果的重要内涵、对结果的认识等

(2)总结性地阐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3)结论中不应涉及新的事实, 也不能简单地重复摘要、引言、结果或讨论等章节中的句子

3.8 参考文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投稿前必须十分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力求所选择期刊的出版内容与稿件的专题确实密切相关。可以利用SCI数据库来分析和选择可退相关的热点期刊。 (1)常用的查找方法:

  • LetPub
  • MedSci
  • 小木虫等学术论坛 (2)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 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
  • 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如何
  • 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何,录用率是否适当
  • 期刊是否收发表版面费

(3)投稿步骤

  • 选择期刊:确定期刊的发表周期、身高周期、难易程度
  • 格式修改:Author Guideline,排版、字体、图片大小与分标率
  • 参考文献:最好引用几篇投稿期刊的论文
  • Cover Letter:写给编辑的信,网上很多模板
  • 编辑与审稿人推荐:小木虫论坛,在本文的参考文献中找审稿人
  • 注册与投稿:一般都要在线投稿系统,根据提示进行
  • 及时跟踪稿件状态:编辑初审–>专家评审–>修改。。。。
3.9 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0 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期刊选择

密切相关。可以利用SCI数据库来分析和选择可退相关的热点期刊。

(1)常用的查找方法:

  • LetPub
  • MedSci
  • 小木虫等学术论坛

(2)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 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
  • 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如何
  • 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何,录用率是否适当
  • 期刊是否收发表版面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投稿步骤

  • 选择期刊:确定期刊的发表周期、身高周期、难易程度
  • 格式修改:Author Guideline,排版、字体、图片大小与分标率
  • 参考文献:最好引用几篇投稿期刊的论文
  • Cover Letter:写给编辑的信,网上很多模板
  • 编辑与审稿人推荐:小木虫论坛,在本文的参考文献中找审稿人
  • 注册与投稿:一般都要在线投稿系统,根据提示进行
  • 及时跟踪稿件状态:编辑初审–>专家评审–>修改。。。。
5 小结

(1)SCI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2)文献检索是SCI的前提和关键 (3)注重交流:1+1>2 (4)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要使用有争议的方法) (5)合作是关键 (6)不要让语言成为你的障碍

关注
打赏
1665674626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