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检测定义: 边缘检测是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视觉中的一个基本工具,通常用于特征提取和特征检测,旨在检测一张数字图像中有明显变化的边缘或者不连续的区域,在一维空间中,类似的操作被称作步长检测(step detection)。边缘是一幅图像中不同屈原之间的边界线,通常一个边缘图像是一个二值图像。边缘检测的目的是捕捉亮度急剧变化的区域,而这些区域通常是我们关注的。在一幅图像中两度不连续的区域通常是以下几项之一: (1)图像深度不连续处 (2)图像(梯度)朝向不连续处 (3)图像光照(强度)不连续处 (4)纹理变化处 理想情况下,对所给图像应用边缘检测器可以得到一系列连续的曲线,用于表示对象的边界。因此应用边缘检测算法所得到的结果将会大大减少图像数据量,从而过滤掉很多我们不需要的信息,留下图像的重要结构,所要处理的工作即被大大简化。然而,从普通图片上提取的边缘往往被图像的分割所破坏,也就是说,检测到的曲线通常不是连续的,有一些边缘曲线段开,就会丢失边缘线段,而且会出现一些我们不感兴趣的边缘。这就需要边缘检测算法的准确性。 如下图所示图片:
边缘检测算法基本都是基于微分的数学基础之上的。一般都是先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再进行阈值分割。由于一阶微分只需要使用一个滤波器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一般使用一阶微分来读取边缘的。由于有的时候剖面上噪声太多,影响取图质量,所以要对剖面图的图像进行滤波处理。这里就涉及到两种卷积运算:一种是用于图像平滑处理的滤波器卷积计算;另一种则是用于对图像进行求导的滤波器卷积计算。 由于

滞后性:简单的说就是延迟,落后;一个现象与另一密切相关的现象相对而言的落后迟延,尤其指物理上的果没有及时跟着因而出现;
滞后性阈值的描述: 使用边缘滤波,得到的边缘都是大于一个像素的轮廓,因此要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骨架化,从而得到比较清晰的边缘轮廓。有时候还需要进行非最大抑制处理 这样,经过先对边缘幅度进行阈值分割,然后对分割出的区域进行骨架化处理,再进行非最大抑制处理,一般就可得到清晰的边缘。但是,有时候我们选择高的阈值以保证只将相关边缘选出时,边缘通常被割裂成诺干段;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低的阈值以保证边缘不会断裂成一段一段时,我们最终的分割结果中又会包含很多不相关边缘。针对这种情况,Canny提出来一种特殊的阈值分割算法来分割边缘:滞后阈值分割。 滞后阈值分割使用两个阈值----高阈值和低阈值。边缘幅度比高阈值大的那些点立即作为安全边缘点被接受。边缘幅度比低阈值小的那些点被立即剔除。边缘幅度在高阈值和低阈值之间的那些点按如下原则处理:只有在这些点能按某一路径和安全边缘点相连时,他们才作为边缘点被接受。组成这一路径的所有点的边缘幅度都比低阈值要大。我们也能把这个过程理解为,首先边缘幅度大于高阈值的所有边缘点,然后在边缘幅度大于低阈值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边缘。
描述: edges_sub_pix可以使用递归滤波器,如Deriche、Lanser和Shen;或者使用传统滤波如“高斯导数”滤波器(使用滤波器掩模)来检测边缘,所以edges_sub_pix的滤波器(参数filter的选项)可以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