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化
1. RDB方式(默认)
RDB方式的持久化是通过快照(snapshotting)完成的,当符合一定条件时Redis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快照并存储在硬盘上。进行快照的条件可以由用户在配置文件中自定义,由两个参数构成:时间和改动的键的个数。当在指定的时间内被更改的键的个数大于指定的数值时就会进行快照。RDB是Redis默认采用的持久化方式,在配置文件中已经预置了3个条件:
save 900 1 # 900秒内有至少1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save 300 10 # 300秒内有至少10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save 60 10000 # 60秒内有至少10000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可以存在多个条件,条件之间是“或”的关系,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会进行快照。 如果想要禁用自动快照,只需要将所有的save参数删除即可。
Redis默认会将快照文件存储在当前目录(可CONFIG GET dir来查看)的dump.rdb文件中,可以通过配置dir和dbfilename两个参数分别指定快照文件的存储路径和文件名。
Redis实现快照的过程
i. Redis使用fork函数复制一份当前进程(父进程)的副本(子进程);
ii. 父进程继续接收并处理客户端发来的命令,而子进程开始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中的临时文件;
iii. 当子进程写入完所有数据后会用该临时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至此一次快照操作完成。
在执行fork的时候操作系统(类Unix操作系统)会使用写时复制(copy-on-write)策略,即fork函数发生的一刻父子进程共享同一内存数据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