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第 13、14 讲中,我曾经说过,HTTP 是“无状态”的,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服务器没有状态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组成集群,而缺点就是无法支持需要记录状态的事务操作。
好在 HTTP 协议是可扩展的,后来发明的 Cookie 技术,给 HTTP 增加了“记忆能力”。
什么是 Cookie?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一部经典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里面的主角患有短期失忆症,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情。
比如,电影里有个场景,某人刚跟主角说完话,大闹了一通,过了几分钟再回来,主角却是一脸茫然,完全不记得这个人是谁,刚才又做了什么,只能任人摆布。
这种情况就很像 HTTP 里“无状态”的 Web 服务器,只不过服务器的“失忆症”比他还要严重,连一分钟的记忆也保存不了,请求处理完立刻就忘得一干二净。即使这个请求会让服务器发生 500 的严重错误,下次来也会依旧“热情招待”。
如果 Web 服务器只是用来管理静态文件还好说,对方是谁并不重要,把文件从磁盘读出来发走就可以了。但随着 HTTP 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记忆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比如网上论坛、电商购物,都需要“看客下菜”,只有记住用户的身份才能执行发帖子、下订单等一系列会话事务。
那该怎么样让原本无“记忆能力”的服务器拥有“记忆能力”呢?
看看电影里的主角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