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M1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中的分组加密算法,其分组长度、秘钥长度都是128bit,算法安全保密强度跟 AES 相当,但是算法不公开,仅以IP核的形式存在于芯片中,需要通过加密芯片的接口进行调用。
采用该算法已经研制了系列芯片、智能IC卡、智能密码钥匙、加密卡、加密机等安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应用领域(包括国家政务通、警务通等重要领域)。
2、SM2是非对称公钥加密算法
它是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公钥密码算法标准,其秘钥长度256bit,包含数字签名、密钥交换和公钥加密,用于替换RSA/DH/ECDSA/ECDH等国际算法。可以满足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等应用需求,由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0年12月17号发布。
SM2采用的是ECC 256位的一种,其安全强度比RSA 2048位高,且运算速度快于RSA。
3、SM3是一种密码杂凑算法
用于替代MD5/SHA-1/SHA-2等国际算法,适用于数字签名和验证、消息认证码的生成与验证以及随机数的生成,可以满足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等应用需求,于2010年12月17日发布,相关标准为“GM/T 0004-2012 《SM3密码杂凑算法》”。
它是在SHA-256基础上改进实现的一种算法,采用Merkle-Damgard结构,消息分组长度为512bit,输出的摘要值长度为256bit,其安全性及效率与SHA-256相当。
4、SM4(原名SMS4.0)是分组对称加密算法
SM4分组密码算法是继SM2/SM9数字签名算法、SM3密码杂凑算法、祖冲之密码算法和SM9标识加密算法之后,我国又一个商用密码算法被纳入ISO/IEC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商用密码算法国际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展现了我国先进的密码科技水平和国际标准化能力,对提升我国商用密码产业发展、推动商用密码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跟SM1类似,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分组对称密码算法,用于替代DES/AES等国际算法。SM4算法与AES算法具有相同的密钥长度、分组长度,都是128bit。于2012年3月21日发布,适用于密码应用中使用分组密码的需求。相关标准为“GM/T 0002-2012《SM4分组密码算法》(原SMS4分组密码算法)”
5、SM7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
该算法没有公开。SM7适用于非接IC卡应用包括身份识别类应用(门禁卡、工作证、参赛证),票务类应用(大型赛事门票、展会门票),支付与通卡类应用(积分消费卡、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公交一卡通)。
6、SM9是基于标识的非对称密码算法
用椭圆曲线对实现的基于标识的数字签名算法、密钥交换协议、密钥封装机制和公钥加密与解密算法,包括数字签名生成算法和验证算法,并给出了数字签名与验证算法及其相应的流程。并提供了相应的流程。可以替代基于数字证书的PKI/CA体系。
SM9主要用于用户的身份认证。据新华网公开报道,SM9的加密强度等同于3072位密钥的RSA加密算法,于2016年3月28日发布。相关标准为“GM/T 0044-2016 SM9标识密码算法”
7、祖冲之密码算法是一种流加密算法
ZUC算法密钥长度为128比特,由128比特种子密钥和128比特初始向量共同作用产生32比特位宽的密钥流。它是中国自主研究的流密码算法,该机密性算法可适用于3GPP LTE通信中的加密和解密,该算法包括祖冲之算法(ZUC)、加密算法(128-EEA3)和完整性算法(128-EIA3)三个部分。目前已有对ZUC算法的优化实现,有专门针对128-EEA3(用于4G移动通信中移动用户设备和无线网络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上通信信令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和128-EIA3(主要用于4G移动通信中移动用户设备和无线网络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上通信信令和数据的完整性校验,并对信令源进行鉴别。)的硬件实现与优化,由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2年3月21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