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计算机网络)】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作者 CodeAllen ,转载请注明出处
OSI的七层协议体系概念是很清楚,但是很复杂,最关键是TCP/IP的普及,所以实际TCP/IP的四层体系是实际的标准,不过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为了比较清楚的学习,使用的是五层协议的体系,如下图
7.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7) 与其它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6. 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 6) 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5. 会话层——Session(Layer 5) 它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4. 传输层—— Transport(Layer 4) 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3. 网络层——Network(Layer 3) 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它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Layer 2) 它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各种介质有关。 1. 物理层——Physical(Layer 1) 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帧、帧的使用、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
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如何不缺不漏而且按顺序记住这7层呢?脑动大开的网友给出了许多记忆口诀(不知道你喜欢哪个?):
-
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a Processing
-
Please Do Not Tell Stupid People Anything
-
Please Do Not Take Sales People’s Advice
-
Please Do Not Throw Sausage Pizza Away
-
Please Do Not Teach Students Pointless Acrony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