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性能测试工具原理
性能测试工具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模拟生产环境中的真实业务操作,对被测试系统实行压力负载测试,监视被测试系统在不同业务、不同压力性能下的性能表现,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进行分析、优化。
客户端与服务器相当于两个人,通过信息来进行交流。由于初次见面不好意思直接交流,与是找来了中间传话人,客户端把信息告诉给传话人,由传话人来转达给服务器。那么服务器反馈的信息也由传话人转达给客户端。一般性能测试工具都需要录制或编写客户端行为脚本。
这样传达人就有了客户端的行为能力,从而假扮客户端来欺骗服务器,与之进行通信。有了客户端行为了传达人可以进行自我复制。从而变出N多个传达人对服务器进通信。—这个传达人的行为和能力也就是性能测试工具的基本特质。对于目前流行的性能测试工具,他们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在客户端通过多线程或多进程模拟虚拟用户访问,对服务器端施加压力,然后在过程中监控和收集性能数据。
一、Mysql性能指标及问题分析和定位1、我们在监控图表中关注的性能指标大概有这么几个:CPU、内存、连接数、io读写时间、io操作时间、慢查询、系统平均负载以及memoryOver
2、性能分析
一般在产生Mysql瓶颈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的是CPU使用率急速上升,需要top看一下是哪个线程占据了大量的CPU资源,如果发现Mysql进程占用较高,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是Mysql数据库出现了问题。
接下来就是对问题具体的分析和定位。
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基本上就是大量的查询,会导致数据库出现性能问题。对有问题的场景使用jmeter模拟场景进行并发,并观察Grafana的图表。
Mysql的几个问题基本上就是:
(1)缓存区较小,大量查询导致了缓存区溢出,使用io进行读写,众所周知,io的读写速度远远比内存读写速度要慢得多。
(2)sql语句问题,导致mysql数据库出现瓶颈的查询语句类型很多,最后会给大家列举一些。
那么怎么定位到这些问题呢?
(1)在负载测试中,通过Grafana图表观察Memory Over这个图表,如果发现占用基本占满所分配给Mysql数据库缓存区的内存,然后IO读写时间非常长,读写频率非常高,那基本上是可以判断是缓存区较小导致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很少出现了)
(2)判断慢查询:在mysql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找到
log_output=file,table #二选 1 或者 2 个都选
slow_query_log=on
slow_query_log_file = /tmp/mysql-slow.log long_query_time = 1 #设置如何判断慢查询,这边设置超过1s就算慢查询
#使用完记得关闭
重启Mysql数据库
在Grafana图表中如果看到慢查询的时间超过1s时,基本判断为存在慢查询。
登入数据库运行命令
select * from mysql.slow_log;#查看慢查询表数据
运行完这条命令后,可以查看到所有超过1s的查询语句,这个时候复制这条语句到查询输入框中,选中右键点击解释。
type列,连接类型。一个好的sql语句至少要达到range级别。杜绝出现all级别
key列,使用到的索引名。如果没有选择索引,值是NULL。可以采取强制索引方式
key_len列,索引长度
rows列,扫描行数。该值是个预估值
extra列,详细说明。注意常见的不太友好的值有:Using filesort, Using temporary
三、sql语句调优1、SQL语句中IN包含的值不应过多
MySQL对于IN做了相应的优化,即将IN中的常量全部存储在一个数组里面,而且这个数组是排好序的。但是如果数值较多,产生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再例如: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再或者使用连接来替换。
2、SELECT语句务必指明字段名称
SELECT *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耗(cpu、io、内存、网络带宽);增加了使用覆盖索引的可能性;当表结构发生改变时,前断也需要更新。所以要求直接在select后面接上字段名。
3、当只需要一条数据的时候,使用limit 1
这是为了使EXPLAIN中type列达到const类型
4、如果排序字段没有用到索引,就尽量少排序
5、如果限制条件中其他字段没有索引,尽量少用or
or两边的字段中,如果有一个不是索引字段,而其他条件也不是索引字段,会造成该查询不走索引的情况。很多时候使用 union all 或者是union(必要的时候)的方式来代替“or”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6、区分in和exists, not in和not exists
select * from表A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表B)
上面sql语句相当于
select * from表A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表B where 表B.id=表A.id)
区分in和exists主要是造成了驱动顺序的改变(这是性能变化的关键),如果是exists,那么以外层表为驱动表,先被访问,如果是IN,那么先执行子查询。所以IN适合于外表大而内表小的情况;EXISTS适合于外表小而内表大的情况。
关于not in和not exists,推荐使用not exists,不仅仅是效率问题,not in可能存在逻辑问题。如何高效的写出一个替代not exists的sql语句?
原sql语句
select colname … from A表 where a.id not in (select b.id from B表)
高效的sql语句
select colname … from A表 Left join B表 on where a.id = b.id where b.id is null
7、分段查询
在一些用户选择页面中,可能一些用户选择的时间范围过大,造成查询缓慢。主要的原因是扫描行数过多。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程序,分段进行查询,循环遍历,将结果合并处理进行展示
8、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
对于null的判断会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9、不建议使用%前缀模糊查询
例如LIKE “%name”或者LIKE “%name%”,这种查询会导致索引失效而进行全表扫描。但是可以使用LIKE “name%”。
10、注意范围查询语句
对于联合索引来说,如果存在范围查询,比如between,>,
最近更新
-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重点)
- 【Vue】走进Vue框架世界
- 【云服务器】项目部署—搭建网站—vue电商后台管理系统
- 【React介绍】 一文带你深入React
- 【React】React组件实例的三大属性之state,props,refs(你学废了吗)
- 【脚手架VueCLI】从零开始,创建一个VUE项目
- 【React】深入理解React组件生命周期----图文详解(含代码)
- 【React】DOM的Diffing算法是什么?以及DOM中key的作用----经典面试题
- 【React】1_使用React脚手架创建项目步骤--------详解(含项目结构说明)
- 【React】2_如何使用react脚手架写一个简单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