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 二、准备工作
- 1、组建测试团队
- 2、性能需求调研
- 3、工具的选择
- 三、测试计划
- 1、分析性能测试背景
- 2. 分析用户场景
- 3、确定性能目标
- 4、制定性能测试实施计划
- 四、性能测试设计
- 1、测试环境设计
- 2. 测试场景设计
- 3、测试用例设计
- 4、编写测试脚本
- 五、性能测试执行
- 六、性能测试分析
- 七、性能测试调优
- 八、性能汇总与报告
一个系统的架构,各服务器之间是如何交互工作、系统的数据流向、系统的压力点,从而确定性能测试需求和指标,即那些功能需要考虑压力,能承担的压力是多大
性能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系统处理能力的瓶颈而系统调优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各业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调优技能,对性能测试工作来说是如虎添翼
比如一个购物网站,最典型的登陆功能、提交订单功能需要支持多少个用户并发,每个并发用户在几秒之完成操作,系统长时间在压力状态下的稳定性
二、准备工作在什么阶段开展性能测试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被测系统已完成功能测试、系统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性能测试
1、组建测试团队根据被测系统的实际情况,组建一个性能测试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开发人员、运维人员、DBA和测试人员等
2、性能需求调研性能需求调研工作一般是有性能测试人员负责,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运维人员配合完成
调研系统线上环境的性能需求,包括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等
调研系统相关信息,如硬件参数配置、系统架构与部署方式等
调研业务场景信息,如关键业务逻辑与处理流程、交易列表、交易量信息、业务分布规律等
3、工具的选择综合系统设计、工具成本、测试团队的技能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
压测工具:JMeter、Loadrunner、Locust等等
监控工具:nmon、lepus、jvisualvm、prometheus、grafana等等
三、测试计划 1、分析性能测试背景根据对项目背景和业务的了解,确定本次性能测试要解决的问题点
常见的情况有:
- 对于一个新系统,需要测试系统的承受能力
- 对于运行中的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需要确定性能瓶颈
- 增加了新的业务,需要重新评估系统的承受能力
- 系统架构进行了调整,需要重新评估系统的承受能力
根据对系统业务、用户活跃时间、访问频率、场景交互等各方面的分析,整理业务场景,为测试脚本开发提供依据
3、确定性能目标针对具体的业务功能点,制定期望的性能目标。其中需要和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以及结合当前系统的响应时间等数据,确定最终我们需要达到的响应时间和系统资源使用率等目标
4、制定性能测试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组的时间安排,计划本次性能测试的起止时间、参与人员、产出物等等
四、性能测试设计 1、测试环境设计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会制约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需要部署多个不同的测试环境,在不同的硬件配置上检查应用系统的性能,并对不同配置下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结果。需要重点关注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软件运行环境
2. 测试场景设计根据被测系统的业务特性,并通过和业务部门沟通以及以往用户操作习惯,确定用户操作习惯模式,以及不同的场景用户数量,操作次数,确定测试指标,以及性能监控等
3、测试用例设计根据设计的测试场景,编写测试用例 用例的核心内容包括:用例编号、用例标题、前置条件、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实际结果等等
4、编写测试脚本根据测试用例和选择的工具,准备测试数据,编写测试脚本
五、性能测试执行1、部署测试环境一般由运维或开发人员进行环境的部署,并进行资源协调
2、执行测试脚本在已部署好的测试环境中,按照业务场景和测试用例,按顺序执行我们已经设计好的测试脚本
3、性能监控和记录根据选择的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在压测的过程中对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监控和记录
六、性能测试分析分析不同的测试环境下,硬件设备的性能指标与预期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是否达到了我们需要的结果。针对没有达到预期的指标,分析具体的瓶颈点
分析不同的测试环境下,分析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等组件的性能指标
在性能测试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某些功能上的不足或存在的缺陷,以及需要优化的地方
七、性能测试调优确定问题:根据性能分析的结果确定存在的性能问题
分析问题:根据确定的问题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确定调整目标和解决方案
测试解决方案:对调优后的系统再次进行测试 分析调优结果:分析调优结果是否到达了预期目标
八、性能汇总与报告对性能测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总 编写性能测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