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 1、 传统存储管理方式的特征: (1) 一次性:作业必须一次性装入内存后,方能运行。这就导致两种情况的发生:当作业很大不能全部装入内存时,作业将无法运行、大量作业运行时,由于内存不足以容纳所有作业,只能使少数作业先运行,导致多道程序度的下降。 (2) 驻留性:作业被装入内存后,就一直驻留在内存中,其任何部分都不会被换出,直至作业运行结束。运行中的进程,会因为等待I/O而被阻塞,可能处于长期等待状态。 2、 局部性原理:
3、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和特征 基于局部性原理,在程序装入时,可以将程序的一部分装入内存,而将其余部分留在外存,就可以启动程序执行。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将所需要的部分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另一方面,操作系统将内存中暂时不使用的内容换出到外存上,从而腾出空间存放将要调入内存的信息。这样系统好像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的多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 多次性:是指无需在作业运行时一次性地全部装入内存,而是允许被分成多次调入内存运行 (2) 对换性:是指无需在作业运行时一直常驻内存,而是在允许作业的运行过程中,进行换进和换出 (3) 虚拟性:是指从逻辑上扩充内存的容量,使用户所看到的内存容量,远大于实际的内存容量。 4、 虚拟内存技术的实现 虚拟内存中,允许将一个作业分多次调入内存。采用连续分配方式时,会使相当一部分内存空间都处于暂时或“永久”的空闲状态,造成内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无法从逻辑上扩大内存容量。因此,虚拟内存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离散分配的内存房里方式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