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数据分布
- 2.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 3.原型开发
- 4.霍尔三维结构
- 5.需求管理
- 6.软件开发环境
- 7.软件设计
- 5.J2EE构件模型
数据分割和数据复制是数据分布的两种重要方式。数据分割有垂直分割和水平分割两种模式。垂直分割将表中不同字段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水平分割将表中不同行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数据复制是为提升数据访问效率而采用的一种增加数据冗余的方法,它将数据的多个副本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由RDBMS负责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2.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包括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交付阶段。 初始化阶段的任务是为了系统建立业务模型并确定项目的边界。在初始阶段,必须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定义系统与外部实体交互的特性。在这个阶段中,所关注的是整个项目的业务和需求方面的主要风险。 细化阶段的任务是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完善的架构,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在细化阶段,必须在理解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架构做出决策,包括其范围、主要功能和诸如性能等非功能需求,同时为项目建立支持环境。 构建阶段,要开发所有剩余的构件和应用程序功能,把这些构件集成为产品,并进行详细测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阶段是一个制造过程,其重点放在管理资源及控制操作,以优化成本、进度和质量。构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优化资源和避免不必要的报废和返工,使开发成本降到最低;完成所有所需功能的分析、开发和测试,快速完成可用的版本;确定软件。场地和用户是否已经为部署软件做好准备。当基线已经足够完善,可以安装到最终用户实际环境中时,则进入交付阶段。 交付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交付阶段主要惹任务是进行β测试,制作产品发布版本;对最终用户支持文档定稿;按用户的需求确认新系统;培训用户和维护人员;获得用户对当前版本的反馈,基于反馈调整产品,例如,进行调试、性能或可用性的增强等。
3.原型开发原型开发分两大类:快速原型法(又称抛弃式原型法)和演化式原型法。其中快速原型法是快速开发出一个原型,利用该原型获取用户需求,然后将该原型抛弃。而演化式原型法师将原型逐步进化为最终的目标系统。
4.霍尔三维结构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形成了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
-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遵循的思维程序。
- 知识维: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需求管理指明了系统开发所要做和必须做的每一件事,指明了所有设计应该提供的功能和必然受到的制约。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确认、需求变更、需求跟踪等活动。
6.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是指在基本硬件和宿主软件的基础上,为支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维护而使用的一组软件,简称SDE。软件工具支持软件开发的相关过程、活动和任务,环境集成机制为工具集成和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持。环境信息库存储与系统开发有关的信息,并支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过程控制与消息服务器实现过程集成和控制集成的基础。
7.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了四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高质量的数据设计将改善程序结构和模块划分,降低过程复杂性;软件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模块化的程序结构,并表示出模块间的控制关系;人机界面设计描述了软件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
5.J2EE构件模型Java领域五种构件模型:Applet、Servlet、JSP、EJB、Application Client(应用程序客户端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