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获取方法 (1)用户访谈:1 对 1-3,有代表性的用户。用户访谈是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获取手段,其形式包括结构化 和非结构化两种。用户访谈是通过 1 对 1(或 1 对 2,1 对 3)的形式与用户面对面进行沟通,以获取用户 需求。用户访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用户经常较 忙,难以安排时间;面谈时信息量大,记录较为困难;沟通需要很多技巧,同时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足够 的领域知识等。另外,在访谈时,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对于企业来说比较机密和敏感的话题。因此,这看似 简单的技术,也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2)问卷调查:用户多,无法一一访谈。与用户访谈相比,问卷调查可以在短时间内,以低廉的代价从大 量的回答中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允许回答者匿名填写,大多数用户可能会提供真实信息;问卷调查的结果 比较好整理和统计。问卷调查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灵活性。 (3)现场观摩:针对较为复杂的流程和操作。想获取系统某些较为复杂的流程和操作过程,则现场观摩方 法比较合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流程和操作而言,是比较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的,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到客户的工作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听客户讲解,从而更直观的了解客户需求。 (4)联合需求计划(JRP):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各方参与,成本较高。为了提高需求获取的效率,越来 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小组工作会议来代替大量独立的访谈。联合需求计划(Joint Requirement Planning, JRP)是一个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分析企业内的问题并获取需求的过程,它是联合应用开发(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的一部分。 (5)情节串联板:一系列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来讲故事。 (6)收集资料:把与系统有关的、对系统开发有益的信息收集起来。 (7)参加业务实践:有效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8)阅读历史文档:对收集数据性的信息较为有用。 (9)抽样调查:降低成本。采样是指从种群中系统地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集的过程,通过认真研究所选出 的样本集,可以从整体上揭示种群的有用信息。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而言,现有系统的文档(文件)就是 采样种群。当开始对一个系统做需求分析时,查看现有系统的文档是对系统有初步了解的最好方法。但是, 系统分析师应该查看哪些类型的文档,当文档的数据庞大,无法一一研究时,就需要使用采样技术选出有 代表性的数据。抽样能够提高需求获取效率,但抽样往往是由系统分析师来抽的,所以会受到他的主观因 素影响。 5、可行性分类 经济可行性:成本收益分析,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项目建设后可能的经济收益。 技术可行性:技术风险分析,现有的技术能否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现有资源(员工,技术积累,构件库, 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支持项目的实施。 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不能与国家法律或政策相抵触。 用户使用可行性:执行可行性,从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评估系统的可行性。 管理可行性:系统与现有管理机制的一致性,改革的可能性。 运行可行性:用户方便使用的程度。
需求获取方法,系统分析师
关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