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词“民科”,意思并非“体制外科学家”,而是这样一种人:没有掌握已有科学知识,也无意去认真学习,东拼西凑自己的一些朦胧认识,就说发明了一套新理论,里面充斥着各种“新词”。
软件开发领域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对已有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也不喜欢思考和研读文献,凭着一些朦胧的“领悟”,就“创建”了一套“新”方法。
这些人的文章里经常有“我发现***”、“和某某讨论某个问题,突然领悟了****(没错,他们不喜欢阅读,但喜欢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讨论)”这样的文字。
伪创新的危害是它带来“进步”的错觉,可能会让团队抛弃当前虽然不是很好但还过得去的做法,去拥抱伪创新。
就像有人得了癌症,按照医院当前的治疗方式预计能生存三年,结果在医院门口被塞各种小报,上面各种灵丹妙药"癌必灵"、“克癌灵”,而且还便宜一些……于是,果断放弃治疗,拥抱……。
为什么团队会去拥抱“伪创新”?
每年都有学员找我。
学员:老师,能不能来给我们团队讲****?
我:之前不是教给你们建模方法了吗,按照改进指南去做,先用好一点,就比这个强啊!
学员:就是觉得您那个太难了,感觉这个比较简单,很适合我们团队……
(无语)当然“适合”了,我培训完后也不复习,自测题做不对也懒得再做,因为太“难”了。
而“伪创新”的方法很容易学!这就迎合了很多人的需要。在这些人看来,“伪创新”不用学习复杂的方法和做艰苦的思考,只需要简单的拍脑袋,就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并且获利,实在是太爽了(通过吃冰淇淋来减肥)——当然,“伪创新”会声称那些废话式的拍脑袋已经是很复杂、很艰苦的思考了!
但是,简单的思考真的解决不了复杂的问题。
事物的复杂性不会因为我们不理解而且懒得理解,它就不存在了。就像现代数学和物理知识,一般人看不懂,但不能因为看不懂也懒得去学,干脆算了,自己发明一套简单的去解决问题。
剔除伪创新的领域驱动设计-公开课介绍这个课程实际上就是UMLChina新版的分析和设计高阶课程。和之前UMLChina分析和设计高阶课程相比,有以下改动:
(1)吸收领域驱动设计现有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但指出现有内容中的“伪创新”部分的本质并剔除,不再勉强去凑合解释。
(2)围绕一个真实的案例,讲授怎样用课上所授方法来做一个智能需求建模工具。这是一个目前正在开发的,封装《软件方法(上)》知识的建模工具(暂时命名为“发糕”),让建模人员更快速和准确地推导出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用下册的知识去分析设计一个封装上册知识的工具,所以,在学习分析设计技能的过程中,还可以真切体会到软件开发建模的建模。
工具的实现技术栈:.NET Core。
开课时间2020年11月14-15、21-22日(每天18:30-22:00),共14小时
上课地点通过腾讯会议举行,会议号:681 774 2045。腾讯会议客户端下载:https://meeting.tencent.com/download-center.html
学员要求专注于分析设计技能改进的开发人员,头衔包括但不限于架构师、系统分析师、高级开发……。最好阅读过《软件方法》或者接受过“软件需求设计建模方法学全程实例剖析”训练——不过不是必须的。
授课专家UMLChina首席专家 潘加宇。在1999年还是一名程序员时,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了UMLChina,潜心研究软件需求和设计技能。2002年开始对外提供UML需求和设计的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到现在为止,已经上门为超过310家的软件组织提供服务,覆盖了国内各个领域的领袖企业,包括通信、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网络游戏、地理信息、物流、数码设备、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
UMLChina是“领域驱动设计”国内最早的引入者之一。
2004年,UMLChina负责Eric Evans的《领域驱动设计》中译本的审稿工作。该书中译本还没有出版时,UMLChina的《非程序员》杂志就经出版社允许刊登了部分译文。
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领域驱动设计》中译本,封面有UMLChina的标记。
2006年4月和2010年7月,UMLChina两次邀请Eric Evans做专题讲座。
2007年,开始向企业提供领域驱动设计的训练和咨询服务。
报名报名细节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W1L8h-oK6Fkq6VLP6LnEkA
部分幻灯
……略……
……略……
……略……
……略……
……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