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领域驱动设计批评文集>>
《软件方法》强化自测题集>>
《软件方法》各章合集>>
首发于简书,经作者授权转载。
本来想看完本书之后,写一个总结的,结果发现,完全不想写,因为书籍已经很精简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看完了之后,发了半个小时的呆,回想起自己的需求分析自学之路,感觉到似乎有些收获了。
这本书对比《软件需求最佳实践》,进一步地简化了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思路。把软件需求的的过程直接只考虑两个事情:
-
探索业务需求
-
在业务需求之下,形成系统需求。
之前看《软件需求最佳实践》的时候,里面讲到的核心理论SERU(主题域->事件->活动->用例),一直很苦恼的事情是,有些系统很简单,所以事件之下并不需要拆分成活动,直接写用例也是可行的。而有些系统很复杂,会思考是否事件之下的活动,还可以有子活动。 流程的层级关系,应该千变万化,所以探索到一些需求分析不变的东西,成为了需求学习探索的一个部分。
《软件方法》把我在上面思考的问题直接破掉了,让我跳过这个问题,思考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划分业务需求和系统需求。从业务需求层面考虑问题,满足目标机构,目标人群的需求。从系统需求层面考虑问题,满足系统执行者和涉众利益。
前面谈到的,发了半个小时的呆,还在想的一个问题是:“是否总结一下?”,然后潜意识第一反应,是花时间复盘之间做过的重要软件项目需求。这样的总结才香。
嗯嗯,好!
谢谢遇到这本书,虽然一开始不大喜欢作者的黑色幽默,但是后面还是被作者直击目的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表示折服。
谢谢作者。
本文参考文献: 《软件方法》,作者潘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