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正点原子逻辑设计指南》
非整数倍的位宽转换与整数倍相比会稍微复杂一些。非整数倍的位宽转换指的是 1.5 倍位宽转换或者 2.5 倍位宽转换等等,比如位宽 8bit,需要转换为 12bit 的位宽转换。
一、简介非整数倍的位宽转换指的是进行 1.5 倍位宽转换或者其他带有小数倍数的位宽转换设计,非整数倍的位宽转换比较复杂,为什么比较复杂呢?大家可以先思考下,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假设 a 数据位宽为 8bit, b 信号位宽为 12bit,刚好是 1.5 倍的位宽转换,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周期的 a 数据才能发送一次b 数据,但是 b 只能发送 12bit 数据,两个周期的 a 数据量有 16bit,还剩下 4bit 数据没有发送完,这 4bit 数据需要和下一个周期的 a 数据继续拼接产生一个 b 数据,1.5 倍的位宽转换刚好是三个 a 数据,产生两个 b 数据信息,如下图所示所示。
我们来看下非整数倍的位宽转换,如下图所示,一个是 A 模块,一个是 B 模块,一般模块的接口由数据信号和数据有效指示 vld 构成,A 模块的位宽是8bit,B 模块的位宽是 12bit,这两个模块是没有办法直接对接的,中间需要一个位宽转换模块。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如何设计这个位宽转换,我们假设位宽转换输入信号为数据 a 和 a_vld,a 为 8bit信号,输出信号为数据 b 和 b_vld,b 为 12bit 信号。
我们先来画下位宽转换的输入信号的时序图,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假设 a 信号会持续五个时钟周期,即 a_vld 在五个时钟周期全部为 1,每个时钟周期都有数据,分别是 0x55、0xaa、0xbb、0xcc 和0xdd。而输出信号 b 是 12bit,12bit 数据需要 1.5 个 8bit 数据,由此我们可以画出 b 的时序图,如上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b_vld 都是在 a 传输了两个 8bit 数据后才为高 1 次,但是会持续 2 拍,b_vld 在周期 2 和周期 3 都为 1,因为此时有 3 个 8bit 数据,刚好可以传输两个 12bit 数据。在两个 b_vld 产生之后,b_vld 为 0,等待 a 数据继续来,当再次出现两个 a_vld 时,b_vld和 b 数据继续产生,和周期 2 和周期 3 类似。
二、程序设计module width_change_8to12
(
input clk , // system clock 50Mhz on board
input rst_n , // system rst, low active
input a_vld , // input a_vld
input [7:0] a , // input a
output reg b_vld , // output b_vld
output reg [11:0] b // output b
);
// reg define
reg [1:0] vld_cnt ;
reg [7:0] a_lock ;
//===========================================================================
// ------------------------- MAIN CODE -------------------------------------
//===========================================================================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 1'b0)
vld_cnt
关注
打赏
最近更新
-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重点)
- 【Vue】走进Vue框架世界
- 【云服务器】项目部署—搭建网站—vue电商后台管理系统
- 【React介绍】 一文带你深入React
- 【React】React组件实例的三大属性之state,props,refs(你学废了吗)
- 【脚手架VueCLI】从零开始,创建一个VUE项目
- 【React】深入理解React组件生命周期----图文详解(含代码)
- 【React】DOM的Diffing算法是什么?以及DOM中key的作用----经典面试题
- 【React】1_使用React脚手架创建项目步骤--------详解(含项目结构说明)
- 【React】2_如何使用react脚手架写一个简单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