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类语言的缺点很明显,优点其实更多。其中一个就是方便进行性能测试。比如说,用JAVA开发的人员,可以使用JProfiler检查CPU的使用情况。
有人就奇怪了,这是怎么实现的?吾想起以前研究过一段时间的代理,猜测就是使用代理机制实现的。比如运行时,可以看到一句输出:
Executed call: D:\SOFTWARE\JProfiler11\tsjdk64\bin\javaw.exe "
-agentpath:C:\Program Files\jprofiler11\bin\windows-x64\jprofilerti.dll=port=3119"
-classpath D:\tsoffice\bin com.office.Main
其中的agentpath就是代理实现。比如说我调用start()函数,首先被代理接收,然后记录下来,再通过反射进行调用。
当时研究代理,还不知道有什么用。现在联想一下,就觉得真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