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转帖:工程师思维与操作式思维

柳鲲鹏 发布时间:2022-02-07 08:16:12 ,浏览量:0

  作为程序员来说,应该是工程师思维,除非是极特殊情况(用于临时避错)。

为什么印度没有快速建设大量化肥厂? - 知乎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1028/answer/1153533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的操作工也很特别,全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这一点好像中国很多大型引进企业也有类似的做法。这实际上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问题太多了。表面上,大学生知识多,起点高,大学生操作工集操作工和工程师为一体,集日常操作和工艺优化和改进为一体,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但这里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操作工和工程师的思路是不同的。这不是谁更高明的问题,而是两种环境需要两种不同的思维。工程师着眼于从设计层面作长远的改进,从历史数据和当前异常出发作深层分析;操作工着眼于从日常操作出发,维持稳定高效的运行和发现异常(trouble shooting)。比如说,反应器壁上一溜5个温度计,上面两个和下面两个读数正常,中间这个读数偏高,工程师的思路一般是:反应器里的混合出现异常,所以形成反应器热点,需要改变反应条件,控制热点问题。操作工的思路一般是:上下四个温度都显示正常,中间这个温度先查一下走向趋势,如果就是在近期突然爬高,十有八九是温度计出毛病了,叫仪表工来修,如果是一直就高?那就不应该今天才看见,一般不会是这样的情况。另外,工程师和操作工的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工程师的长处在于深度分析,从混沌不清和不完全的表象抓出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操作工的长处在于对整个工况的全面掌握,并对异常现象及时准确地处置。工程师对于专题知识比较深入,操作工则对“管区”里不分专业的所有事情都要烂熟于胸。工程师好比专著,操作工好比百科全书。工程师可以用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对一个问题深入研究,操作工对于眼前发生的异常如果不能在下面30秒内正确处置,工厂就可能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发生人员伤亡和环境灾难。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能。大学生操作工最大的问题就是教条主义,发现异常先想书里是怎么说的,把看到的一切都当作精确表象,然后钻牛角尖,而对仪表故障、设备故障、管路堵塞、天气影响这些“常识”性的非理想东西漠然不知,也想不到,“DCS显示那是xxx度呀?”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当操作工常常是档次思想在作怪,书读得多就是高档,高档肯定优于低档,而全然不顾实际需要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不是用这些青涩而又自以为know it all的新科大学生,而是从现有工厂找有一定经验的操作工,效果会好很多。他们有一般化工厂操作的基本经验,有从别的地方带来的好习惯,让工程师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长线改进,这才是正道。

加方除了一两个工程师外,其他都是有经验的老工人。其实有的也不老,40出头而已。他们只有高中或者最多community college的教育程度,但实际经验丰富。他们刚到的时候,XXXX的大学生操作工们根本不把他们当一回事,他们提出的建议很多也显得土气或者多此一举,直到这些精英们出了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档次观念通常也和等级观念伴生。这些大学生操作工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对工头有合理建议不敢提,对不合理指令不敢抗争,只会唯唯诺诺。有一次加方人员发现严重异常,叫印度操作工赶紧拉闸(当然不是真的拉闸,是按紧急全线停车的按钮),那小印支吾了半天,说是要请示了才敢,但当时情况根本没有时间请示,结果被加方人员“逼着”拉了闸,然后就嘟嘟囔囔了一天:“我完了,我要被开除了”。加方人员只有口瞪目呆,“你救了工厂,要不得停工一个月,怎么完了呢?这本来就是你的现场处置职责啊!”还好,他后来没事,送了一大口气。也不应该有事,但这说明了印度的工业文化:该放权的不放,大学生操作工业只是机械的“按钮工”。说道工头,这工头其实是老大学生操作工,其实也是加方二十年前在另一个同类化工厂“教”出来的徒弟,同一个“师傅”这次也去了。二十年前和现在重复引进,这在中国会不会被精英“真相党”提溜出来批判?顺便再说一句,这基本技术是50年代末开始开发的,70年代基本完善,现在的第二代技术已经大变样,本来以为印度会引进第二代技术,结果还是引进了20年前已经引进过的第一代技术,所有人都大惑不解,但这是题外话了。

倒也不是说这些大学生操作工都是无能之辈,有一些很聪明,也好学,但依然由于不正常的工业文化,有了自己的想法,反而要通过加方人员转达上峰,自己不敢。还有就是,这些大学生操作工身兼工程师,但工程师应有的数据分析、方案评估、参数调整这些本分事,反而没人做。谁都有份,谁都“能做”,谁都不做。工头更应该做,经验也多一点,但他还要管日常运作,根本没有时间做这个。

自动化程度再高的化工厂,也有控制室操作工和现场操作工,有的马达、阀门太重要,不敢用DCS远程控制,要现场操作工确认情况后,在现场启动,或者在现场拨动“容许”开关后,DCS才能启动。但现场操作工最大的职责是做控制室操作工的耳目和手脚,很多东西要现场亲自看了才能确认。比如说,控制阀的阀杆粘滞,动作不利索,DCS上不容易看出来,现场观察个几分钟就看出来了;冬天仪表冻住了,现场也能看出来;管路泄漏,手动转换阀(好比铁路上调度的道岔)弄错了,往复式压缩机活塞行程的调节,设备震动确认,异常噪声、气味,这些都要在现场做。但老印似乎控制室和现场的人不大交流,看到DCS数据对不起来,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就是想不起来叫现场的人实地看一看,看看是否能看见异常。

 

关注
打赏
1688896170
查看更多评论

柳鲲鹏

暂无认证

  • 0浏览

    0关注

    4641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46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