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中的Buffer用于和NIO通道进行交互。数据是从通道读入缓冲区,从缓冲区写入到通道中的。缓冲区本质上是一块可以写入数据,然后可以从中读取数据的内存。这块内存被包装成NIO Buffer对象,并提供了一组方法,用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缓冲区实际上是一个容器对象,更直接的说,其实就是一个数组,在NIO库中,所有数据都是用缓冲区处理的。在读取数据时,它是直接读到缓冲区中的; 在写入数据时,它也是写入到缓冲区中的;任何时候访问 NIO 中的数据,都是将它放到缓冲区中。而在面向流I/O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直接写入或者直接将数据读取到Stream对象中。
在NIO中,所有的缓冲区类型都继承于抽象类Buffer,最常用的就是ByteBuffer,对于Java中的基本类型,基本都有一个具体Buffer类型与之相对应,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为了理解Buffer的工作原理,需要熟悉它的三个属性
Capacity作为一个内存块,Buffer有一个固定的大小值,也叫“capacity”.你只能往里写capacity个byte、long,char等类型。一旦Buffer满了,需要将其清空(通过读数据或者清除数据)才能继续写数据往里写数据。
Position1)写数据到Buffer中时,position表示写入数据的当前位置,position的初始值为0。当一个byte、long等数据写到Buffer后, position会向下移动到下一个可插入数据的Buff。
2)读数据到Buffer中时,position表示读入数据的当前位置,如position=2时表示已开始读入了3个byte,或从第3个byte开始读取。通过ByteBuffer.flip()切换到读模式时position会被重置为0,当Buffer从position读入数据后,position会下移到下一个可读入的数据Buffer单元。
limit1)写数据时,limit表示可对Buffer最多写入多少个数据。写模式下,limit等于Buffer的capacity。
2)读数据时,limit表示Buffer里有多少可读数据(not null的数据),因此能读到之前写入的所有数据(limit被设置成已写数据的数量,这个值在写模式下就是position)。
position和limit的含义取决于Buffer处在读模式还是写模式。不管Buffer处在什么模式,capacity的含义总是一样的。 这里有一个关于capacity,position和limit在读写模式中的说明。
使用Buffer读写数据,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 (1)写入数据到Buffer
- (2)调用flip()方法
- (3)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 (4)调用clear()方法或者compact()方法
当向buffer写入数据时,buffer会记录下写了多少数据。一旦要读取数据,需要通过flip()方法将Buffer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在读模式下,可以读取之前写入到buffer的所有数据。一旦读完了所有的数据,就需要清空缓冲区,让它可以再次被写入。有两种方式能清空缓冲区:调用clear()或compact()方法。clear()方法会清空整个缓冲区。compact()方法只会清除已经读过的数据。任何未读的数据都被移到缓冲区的起始处,新写入的数据将放到缓冲区未读数据的后面。
Buffer的代码实战package com.zhuangxiaoyan.nio.buffer;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org.junit.experimental.theories.suppliers.TestedOn;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RandomAccessFile;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Int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FileChannel;
/**
* @Classname BufferTest
* @Description TODO
* @Date 2021/10/27 21:15
* @Created by xjl
*/
public class Buffer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Conect2() throws IOException {
RandomAccessFile a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D:\\softwaresavfile\\Github\\JAVA_NIO\\NIO\\src\\main\\resources\\test", "rw");
FileChannel inChannel = aFile.getChannel();
//create buffer with capacity of 48 bytes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read into buffer.
int bytesRead = inChannel.read(buf);
while (bytesRead != -1) {
//make buffer ready for read
buf.flip();
while (buf.hasRemaining()) {
// read 1 byte at a time
System.out.print((char) buf.get());
}
//make buffer ready for writing
buf.clear();
bytesRead = inChannel.read(buf);
}
aFile.close();
}
@Test
public void test3Connect3() throws IOException {
// 分配新的int缓冲区,参数为缓冲区容量
// 新缓冲区的当前位置将为零,其界限(限制位置)将为其容量。
// 它将具有一个底层实现数组,其数组偏移量将为零
IntBuffer buffer = IntBuffer.allocate(10);
for (int i = 0; i < buffer.capacity(); ++i) {
int j = 2 * (i + 1);
// 将给定整数写入此缓冲区的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递增
buffer.put(j);
}
// 重设此缓冲区,将限制设置为当前位置,然后将当前位置设置为0
buffer.flip();
// 查看在当前位置和限制位置之间是否有元素
while (buffer.hasRemaining()) {
// 读取此缓冲区当前位置的整数,然后当前位置递增
int j = buffer.get();
System.out.print(j + " ");
}
}
}
Buffer分配和写数据
要想获得一个Buffer对象首先要进行分配。 每一个Buffer类都有一个allocate方法。
下面是一个分配48字节capacity的ByteBuffer的例子。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这是分配一个可存储1024个字符的CharBuffer:
CharBuffer buf = CharBuffer.allocate(1024);
BufferBuffer中写数据
写数据到Buffer有两种方式: (1)从Channel写到Buffer。 (2)通过Buffer的put()方法写到Buffer里。
从Channel写到Buffer的例子
int bytesRead = inChannel.read(buf); //read into buffer.
通过put方法写Buffer的例子:
buf.put(127);
buffer中flip()方法
flip方法将Buffer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调用flip()方法会将position设回0,并将limit设置成之前position的值。换句话说,position现在用于标记读的位置,limit表示之前写进了多少个byte、char等 (现在能读取多少个byte、char等)。
Buffer中读取数据从Buffer中读取数据有两种方式:
(1)从Buffer读取数据到Channel。
(2)使用get()方法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从Buffer读取数据到Channel的例子:
int bytesWritten = inChannel.write(buf);
使用get()方法从Buffer中读取数据的例子
byte aByte = buf.get();
Buffer其他函数
rewind()
Buffer.rewind()将position设回0,所以你可以重读Buffer中的所有数据。limit保持不变,仍然表示能从Buffer中读取多少个元素(byte、char等)。
clear()与compact()方法一旦读完Buffer中的数据,需要让Buffer准备好再次被写入。可以通过clear()或compact()方法来完成。
如果调用的是clear()方法,position将被设回0,limit被设置成 capacity的值。换句话说,Buffer 被清空了。Buffer中的数据并未清除,只是这些标记告诉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往Buffer里写数据。
如果Buffer中有一些未读的数据,调用clear()方法,数据将“被遗忘”,意味着不再有任何标记会告诉你哪些数据被读过,哪些还没有。
如果Buffer中仍有未读的数据,且后续还需要这些数据,但是此时想要先先写些数据,那么使用compact()方法。
compact()方法将所有未读的数据拷贝到Buffer起始处。然后将position设到最后一个未读元素正后面。limit属性依然像clear()方法一样,设置成capacity。现在Buffer准备好写数据了,但是不会覆盖未读的数据。
mark()与reset()方法通过调用Buffer.mark()方法,可以标记Buffer中的一个特定position。之后可以通过调用Buffer.reset()方法恢复到这个position。
buffer.mark();
//call buffer.get() a couple of times, e.g. during parsing.
buffer.reset(); //set position back to mark.
缓冲区分片
在NIO中,除了可以分配或者包装一个缓冲区对象外,还可以根据现有的缓冲区对象来创建一个子缓冲区,即在现有缓冲区上切出一片来作为一个新的缓冲区,但现有的缓冲区与创建的子缓冲区在底层数组层面上是数据共享的,也就是说,子缓冲区相当于是现有缓冲区的一个视图窗口。调用slice()方法可以创建一个子缓冲区。
@Test
public void testContest1() throws Exception{
ByteBuffer buffer=ByteBuffer.allocate(10);
//缓冲区中的数据0-9
for (int i=0;islice.capacity();i++){
byte b=slice.get(i);
b*=10;
slice.put(i,b);
}
buffer.position(0);
buffer.limit(buffer.capacity());
while (buffer.remaining()>0){
System.out.println(buffer.get());
}
}
只读缓冲区
只读缓冲区非常简单,可以读取它们,但是不能向它们写入数据。可以通过调用缓冲区的asReadOnlyBuffer()方法,将任何常规缓冲区转 换为只读缓冲区,这个方法返回一个与原缓冲区完全相同的缓冲区,并与原缓冲区共享数据,只不过它是只读的。如果原缓冲区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只读缓冲区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尝试修改只读缓冲区的内容,则会报ReadOnlyBufferException异常。只读缓冲区对于保护数据很有用。在将缓冲区传递给某个 对象的方法时,无法知道这个方法是否会修改缓冲区中的数据。创建一个只读的缓冲区可以保证该缓冲区不会被修改。只可以把常规缓冲区转换为只读缓冲区,而不能将只读的缓冲区转换为可写的缓冲区。
@Test
public void testContest4() throws Exception{
ByteBuffer buffer=ByteBuffer.allocate(10);
//缓冲区中的数据0-9
for (int i=0;i
关注
打赏
最近更新
-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重点)
- 【Vue】走进Vue框架世界
- 【云服务器】项目部署—搭建网站—vue电商后台管理系统
- 【React介绍】 一文带你深入React
- 【React】React组件实例的三大属性之state,props,refs(你学废了吗)
- 【脚手架VueCLI】从零开始,创建一个VUE项目
- 【React】深入理解React组件生命周期----图文详解(含代码)
- 【React】DOM的Diffing算法是什么?以及DOM中key的作用----经典面试题
- 【React】1_使用React脚手架创建项目步骤--------详解(含项目结构说明)
- 【React】2_如何使用react脚手架写一个简单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