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残次品等保税货物的处置,由于货品数量大、销毁时间长、过程难监管等原因,一直是困扰不少企业的难题。而且在处置过程中,无论是存储还是从保税区取出,企业都要承担相应的税费。2020年12月,全国首票“关证一链通”公证辅助监销业务在苏州自贸片区企业友达光电落地,预估公司全年在不良品处理环节可节省超过300万元的运营成本。 “关证一链通”是苏州“区块链+公证”应用精准赋能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的创新实践,也是全国首创。苏州公证机构设计出一套货物从清点、封仓、运输到销毁的全流程证据保全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相关音视频、报关单、货物清单等材料的指纹信息存储在“苏州公证链”。通过搭建“关证一链通”平台,完成“苏州公证链”与海关监管链的跨链数据联通和共享,实现了“单据在线上跑、数据指纹在链上存、公证书在线上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阳光文明”执法提供证明和法治保障,同时实现“减税惠企”。近日,该项目被评为苏州自贸片区2021年度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并在全国示范推广,更多企业将享受到这一创新制度带来的“红利”。 为了给规范行政执法再添“安全锁”,苏州还率先投入使用全国首个“区块链+公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应用。利用加持了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执法仪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做到执法全过程跟踪记录、实时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不仅实现了执法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录”,也解决了如何更科学公正的“存”。 今年5月,太仓市公证处为当地综合行政执法局一起针对违法夜间施工的执法行为出具了首份区块链存证公证书。“谁对谁错,只要从云端调取证据,铁证如山。”太仓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中队执法队员李挺介绍,该应用保留了执法第一现场的真实状态,实现了执法证据的同步固定保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目前,该应用已在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太仓市综合行政执法单位、张家港市锦丰镇综合执法局等落地试点,今后将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苏州“区块链+公证”应用精准赋能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
关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