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后,有关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论调甚嚣尘上。人真的不如人工智能吗?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传达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
“如何防止人乱穿马路?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人,我们会说‘加上一个路障就好了’,但人工智能可能会说,把这个人移出马路。”霍普克罗夫特以这个例子阐明了人工智能在进行常识判断上的局限。
相似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把满月误认为是交通指示灯,这也是人工智能在理解系统上的局限性。斯发斯基解释到,人类几乎不会范这种错误,因为人的理解系统同时具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理解能力,从感知到实际,人类拥有更强的将信息结构化的能力。
拉福格则指出了人工智能和人都面临着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找到什么是重要的?“一方面,我们拥有高效准确的自动翻译系统,这是人工智能的优势应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概括能力是很糟糕的,它很难把一个故事缩写1/3或是1/5的长度而不改变原意。”
那么人类智能是不是绝对优于人工智能?答案也并非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启发,将是未来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没有人比莫索尔更了解人脑了。他在演讲中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了对比——计算机依靠硬件,而人脑依赖于神经元;人脑在能量消耗上是明显优于计算机的;计算机在运算速度上则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差异与相似,将成为一个有趣而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莱维特教授将生物智能加入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讨论。“多思考我们能从如此庞大的生物体中学习到什么,同时更重要的是,维持人类自身的多元性,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将更容易被取代。”
随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和突破,AI也随之进化变得越来越“聪明”,“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如何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将在更广阔的科学实践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