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工智能

互联网志

暂无认证

  • 0浏览

    0关注

    1585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音乐人工智能的底层科技知识体系构建还是有赖于理工专业的

互联网志 发布时间:2021-12-22 16:00:19 ,浏览量:0

  其实,音乐人工智能的底层科技知识体系构建还是有赖于理工专业的。“目前在国内音乐科技领域,底层核心技术几乎都来自国外,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上层的艺术学科甚至整个音乐产业的发展。”李伟说。近日,由50余位作者历时近两年联合编著的《音频音乐与计算机的交融-音频音乐技术2》已进入最后阶段,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连同为基础拍摄的同名MOOC,构成了音乐科技及计算机听觉领域的底层知识体系,以此为基础可扩展出数十门专业课程及对应的研究领域。   应用实践有“作曲”成果亦有平台   在音乐人工智能应用中,人工智能作曲总是最能博取眼球。10月9日,人工智能续写的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在德国发布,再次聚焦世界目光。1988年,德国音乐学家Barry Cooper曾以贝多芬手稿为依据,历时八年续写出了第十交响曲第一和第二乐章。而卡拉扬研究中心组织了包含音乐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团队,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第三、四乐章的续写。虽然瞩目,但《第十交响曲》并未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有所创新。“电脑将贝多芬创作的所有音乐和贝多芬草稿储存进去,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教授人工智能学会音乐创作,从一小段音乐开始,逐步实现一整套的交响乐。”2019年,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韩宝强便携深圳平安科技AI音乐团队以相同技术路线,生成了一部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并于2019年10月11日,在音乐总监林大叶的指挥下,由深圳交响乐团完成世界首演。   音乐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联系方面,音乐院校不遗余力地创造平台。上海音乐学院与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合作,近几年连续获得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多维云端乐交互系统”项目和“智能辅助音乐疗愈”项目、教育部新文科“音乐人工智能专业探索与实践”项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音乐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发展理论研究》入选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该课题从音乐学、脑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入手展开跨学科研究,以“音乐创作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发展”“音乐呈现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发展”“音乐接受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发展”“音乐人工智能哲学——美学”为四个子课题,围绕人、音乐、人工智能三者的相互关系,对音乐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归纳其规律并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体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认为该课题特色鲜明,从五百多个选题中脱颖而出,是第一个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重大项目,体现了国家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视和支持。   投资者看好音乐人工智能项目   市场上,人工智能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音乐人工智能。字节跳动的bytesings、微软研究院的muzic等已在试图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全端地完成整个音乐生产过程。讯飞通过唱歌合成、唱歌变声等方式将语音技术融入音乐。“有些音乐人工智能项目已经超乎过去对音乐人工智能的想象,但整体上还处于学术研究的阶段或者说是实验室阶段,能真正看到落地场景的还不多。这类项目更多是给我们描绘了用最多的数据、最多的财力人力所得出的结果,相当于整个行业的上限。”李荣锋说。

关注
打赏
1665506070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6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