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科大讯飞是一个平台型企业,是搭建国家基础设施。科大讯飞会有这样一个定位吗? 杜兰博士:在现在竞合的环境中,科大讯飞对明后年有一个展望。科大讯飞非常强调产学研用在一起融合,而且也强调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希望把核心技术能够真正地和场景相结合,使大家享受到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便利。 有了语音以后,很多人说中文会变成超越英文的语言。科大讯飞会在语音技术上更专注地攻克吗? 杜兰博士:科大讯飞现在研发一个新的语种的翻译,可能是100多个小时,过去需要1万个小时。我们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这样一些领域,而且也能够沉下心来去做好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 很多人工智能合成声音,为什么听到的是女性声音?您希望机器人与人怎样交流? 杜兰博士:因为女性的声音更有亲和力,而且女性更加地有关切能力,所以女性的声音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目前机器人还是在有限的框架内进行一些对话和交互。如果要真正地心灵的碰撞和深度的沟通,还是需要人和人之间亲身交流和面对面的沟通。希望不要因为机器的出现或者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了,而是人和人之间更加有时间和有精力进行一些深度地接触和交流。 很多国家都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在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您怎么理解这种全球竞争的态势?人工智能在咱们国家的战略重要性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杜兰博士:人工智能的位置有点像蜜蜂采蜜。蜜蜂对于农业的价值,并不是它产生了多少蜂蜜,而是它促进了农作物之间的传花授粉。人工智能也是一样,具有非常强的溢出效应。科大讯飞希望能够看到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带来的一些价值。比如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2015年最早推出的智慧教育产品;在医疗领域,医考机器人通过了国家职业医师的综合测试的笔试,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广大医生赋能。还有像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都是靠人工智能去实现。 您觉得人工智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是什么样的份量? 杜兰博士: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说明中国的数字经济进入深水区。产业数字化的成败决定了传统企业是否能够转型成功。而决定产业数字化的成败,核心还是在于是否能够坚持核心源头技术的创新。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型的技术能够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实际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人工智能时代,您会选什么人? 杜兰博士:在人才领域,我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人才。对人才的这种评定权应该要有所创新,要重视企业家的发展,让企业家来带动整个社会和产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故事该怎么讲? 杜兰博士:我希望更多的来谈中国科技的温度。举个例子,像这次亚洲象北迁,引起了全球很多媒体的主动报道和关注。我认为包括当地政府用无人机、用卫星通信的方式来给大象的北迁助力,不仅展现了中国自然山川之美,也展现了当地人民淳朴的爱心,更重要的是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位置有点像蜜蜂采蜜 具有非常强的溢出效应
关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