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自我实现是人的使命

杨林伟 发布时间:2019-06-10 10:11:37 ,浏览量:2

本文转载自:陈春花: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每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人,都无法逃避「我应当成为什么」这个人生话题。实现人生价值能使短暂的生命因具备意义而变得深刻而永恒。

观念是灰色的,人的生活则常青。当我们拋弃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旧观念,重新确立符合人的发展的新观念之时,更重要的则是以这个正确的价值观,去做一座灯塔,照亮我们自我实现的路程。

自我实现是人的使命

每一个希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都不能不考虑「我应当成为什么」的问题;而每一个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都必须设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

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你「能成就什么,就必须成就什么」,你要「把自己的条件禀赋一一发挥尽致」,成了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名的自我实现理论的两条要义。应当承认,这种归纳是不无道理的。

其实,在马斯洛之前,马克思早就表述过类似观点,马克思说:「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而「在职责、使命、任务等等中」,个人「提出了他应该成为什么的想法」。

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已经知道,运动发展是人的本能冲动。而要发展就要设立目标,就必须首先回答如何发展自己的「我应当成为什么」的问题。

即使一个人从没有用思想和语言来提出和回答过这个问题,但他也是在用他的选择和他的实践,在实际地提出和回答由他的实践所提出的人生课题。因为对于有自主能力的人来说,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不回答本身也是一种回答。

古往今来,虽然始终不乏尝试着逃避自我之士,可最终总还是事与愿违,无论他们如何煞费苦心地泯灭自我意识,无论他们怎样回避取消「我要……」的欲望,可自我与自我实现仍然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一样,紧紧地跟随着他们:他们浑浑噩噩,浑浑噩噩就是他们的生存形象和自我实现;他们随波逐流,随波逐流就是他们的生存形象和自我实现。

虽然,这类生存形象绝不美妙,他们所实现的人生价值也多是负价值。当然,有时他们的行为、活动是慑于外在力量而构成虚假的自我实现,可这也照样不能取消他们的个人责任,因为这毕竟也是经由他们本人认可并身体力行的行动。综上可见,无论何时何地,自我实现都是不可逃避的;凡是具有自主能力的人,都不得不自我实现。

1.和命运作斗争是人的基本命运

每个人的自我实现,都是要通过个人进行的 。当我们对人生问题的探究进入到怎样设计自我,以造就自己生存形象的时候,不由得会浮现出古希腊神话中那喑示着人的某种基本命运的坦塔罗斯、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和俄狄浦斯。

在远古的神话中,古希腊神话具有一种超越时空,永远扣人心弦的力量。因为它似乎是对人的生存之迷的某种揭示。其中最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又最震动人的心灵的,就是坦塔罗斯、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和俄狄湳斯的故事。

据说坦塔罗斯是吕底亚国王。骄傲的坦塔罗斯由于对众神不敬而受罚下地狱。在地狱里,他站在齐颈深的水中,却遭受着焦渴之苦;低头喝水,水即退去;他头上垂着果实累累的树枝,却不能消除饥饿的折磨,伸手取果,树就避开。他永远受着饥渴的煎熬。

普罗米修斯在人类遭到宙斯遗弃的时候,违背宙斯的命令,为人类盗来火种,教导人类劳动,赋予人类以各种智慧,帮助人类脱离了原始状态而走向文明和繁荣。普罗米修斯对宙斯的反叛遭到了残酷的报复。宙斯下令把他锁在高加索的悬崖上,用矛刺穿他的胸部,派一只大鹰每天早晨飞来噙食他的肝脏,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出来,但大鹰第二天早晨继续来啄食。普罗米修斯骄傲地向宙斯挑战,又骄傲地忍受着苦难,而决不以屈服求宙斯宽恕。

科林斯的国王西西弗斯,因得罪众神而遭到的惩罚,既不是饥饿的煎熬,也不是遭受肝脏被鹰啄食的酷刑,而是罚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巨石每次一到山顶就坠下,坠而复推,推而复坠,永无止境。他经受的是由于繁重的、永无止境的徙劳工作而带来的心灵痛苦,是必须以「意义」来支撑自己生活的人,经受失去「意义」的空虚和迷惘。

坦塔罗斯、普罗米修斯和西西弗斯的形象,2000年来一直在震动着人们的心灵。然而,对人们心灵震动最大的,当推那谜一样的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刚一出生,就由于一道断言他日后注定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拋弃。他竭力逃避这不幸的命运,却被命运一步步引向杀父娶母的结果;他道破了天下最难解的谜,却猜不中自己的谜而葬送在对自己的迷误中。他最后的结局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可是,这个最不幸的人,所到之处却带给人们和平与安宁。

这四个人都是和自己的命运作斗争的斗士。他们分别反抗的是自然力的威风、社会邪恶力量的暴虐、徒劳之举的「无意义」以及人生的荒诞和不可知力量的淫威。这种斗争就是人的基本命运。

然而,更为深刻而永恒的命运还在于:人的生活需要寻求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的一生却注定要经受许多失败,要做许多西西弗斯式的工作。像西西弗斯一样接受这种挑战,背负命运的重负而不被压倒,接受「坦塔罗斯的磨难」和经历「普罗米修斯的苦难与抗暴斗争」,也就成了人生面临的基本任务。至于俄狄浦斯式的个人意志的残酷命运的冲突,更是人永远要准备迎接的基本冲突。

坦塔罗斯等四个人的斗争,象征着人必须与自然界、与社会暴力、与失败,以及与不可知力量搏击的命运。这种命运,对于人来说是内在的自然必然性,理解它、超越它,是人生的职责。这种命运对于个人来说是共同的,然而人们对待它的态度却是「个人的」。每个人通过对待作为人的内在的自然必然性的上述命运的态度,或是「成为自己」,或是失去自己,或是如赫尔曼·黑塞所说的,「可能成为善人,可能成为恶人;或为动物,或为神明。」这里的关键在于每个人的自我设计。

2.自我设计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基本任务

自我设计,是人的本质特征——主体性的自觉表现,是人对自己迸行的自由创造。 对于个人来说,自我设计既是自然的,又是必然的。固然,人从一出生就不断被周围环境所塑,但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任由环境在上面留下它的烙印。人在幼小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自我塑造的能力,使人不仅能在各种事实、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取舍,而且还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憧憬。自我设计就从中产生。

在自我意识已有高度发展的青年来说,自我设计不仅是自然,而且已经成为必然。可以说,自我设计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基本任务,每个人都要通过对自己的设计,来表明自己对必须回答的一系列人生课题和人的基本命运的总体态度。青年正是通过自觉的自我设计,标志自己走向成熟的。

人生是短暂的。作为个人,如果放弃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听凭他人安排,他就使自己的生命意义永远操纵在他人手中,既放弃做人的基本权力,又不承担人生责任,成为一个在历史上来无影去无踪的匆匆过客。

自我设计的基点,是人的自我信赖,是忠实于自己。一个人只有在他相信自己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出主宰自己的意愿,才能在生活中发展出主动性;只有当他忠实于自己的时候,他才会凭着自己的良心、良知,诚实不欺地安排自己的一生。

自我设计的目的,是规划出一个理想的「我」,作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这个理想的「我」,包括对自己的职业、性格的设计,对人生、对世界的态度。

人生的内容千种百样,它使人的生命活动复杂而丰富。要使自己的生命活动丰富,但又不失之于错乱而没有特色,人的生命活动还应当在丰富之中具有一个主旋律,这就是贯穿于个人自我设计全部内容之中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所看重、所追求的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丰富;是功名成就还是真理与正义;是孜孜以求个人私利还是肩负人类的命运……这一切,都凝聚在他选择的价值目标上。

自我设计所含的诸方面的内容(职业和性格的设计、人生态度的选择等等),其基本精神也凝聚在价值目标上。人在面临由坦塔罗斯、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和俄狄浦斯所表征的不可避免的基本命运的时候,他将采取的态度,也要由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来定向。

因此,价值取向乃是个人自我设计的灵魂。人类个体千差万别,这种构成人类丰富的差异,有赖于每个人的独特性。自我设计就是个人自觉地去寻求自己的生活姿态,就是个人有意识地去确定自己的特点。自我设计,是我们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是每个人的人生职责和使命!

非常需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然而他们又依据着某种共性聚集成类。自我设计是属于个人的,然而它的后果却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整个人类。自我设计虽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每个人同时也负有享受这种权利的义务。

一种自我设计就是一种自我选择。这种自我选择对于社会而言,正如萨特所认为的,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同时也选择了社会。无论个人做什么样的自我设计,人类生活中有些基本原则却必须受到尊重,人类的共同价值也必须得到珍视。也就是说,个人设计要有利于造成健康而符合人性的社会氛围和个人生活。自我设计的多样性,应当在「为了人」这个原则下展开。

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意义,它有待于我们自己去发现它。生活里有成功、胜利与喜欢,也有挫折、失败和痛苦;丰满的人生是全面接受生活的人生,不拒绝成功与享受,不畏惧失败与挫折;欣喜于自己的探索果实,坦然地接受自己的错误,敢于经历真实的完整的人生。像浮士德那样,「凡是赋予人类的一切,我要在我内心里自我体验,用这种精神掌握高深的至理,把不幸与幸堆积在我心里,将我的小我扩充为人类的大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注
打赏
1688896170
查看更多评论

杨林伟

暂无认证

  • 2浏览

    0关注

    3183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5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