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川川菜鸟

暂无认证

  • 2浏览

    0关注

    969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2022深圳杯

川川菜鸟 发布时间:2022-07-24 17:12:19 ,浏览量:2

A题 一. 背景与意义

“尖叫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效应。例如在一个人潮涌动的公众场合,如果有人突然歇斯底里地尖叫,往往能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博取眼球。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尖叫效应”也无处不在。一些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获取并分析用户浏览记录和兴趣爱好等信息,大量推送段子、恶搞、色情等低俗内容。无论是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还是引发人们的指责批评,传播者都能从中获取高额的流量和点击率。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媒体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甚至夸张扭曲,令处于其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声音就是事实的全部, 不知不觉中窄化自己的眼界和理解,走向故步自封甚至偏执极化。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回声室效应”愈发明显。部分商业网站会分析记录用户的搜寻结果以及使用习惯,持续地将一位用户所喜欢的内容提供给该用户,导致一个人在同一网站中接受到的资讯被局限于某个范围内。

“尖叫效应”与“回声室效应”容易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所谓“信息茧房”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选择自己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接触的信息就越来越局限,最终将自己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失去对其他不同信息的了解能力和接触机会。

二. 需回答的问题

在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下,如何破除“尖叫效应”与“回声室效应”,走出“信息茧房”,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如何从信息传输的顶层设计、推荐算法的公平性和广大网络用户的责任担当等方面,帮助公众对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现实有一个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并在主流意识和个性化信息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网络舆论环境更具理性和建设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 针对某些话题,在微信、微博、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下载相关数据,定量描述该话题(或信息)的传播过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该数据分析需至少针对两种不同的话题展开讨论,其中一个话题最终观点趋于相同(中立共识),另一话题最终观点趋于两极分化(观点极化)。
  2. 建立数学模型刻画中立共识和观点极化的产生机制,探索“尖叫效应”、“回声室效应”与“信息茧房”的形成机制,并讨论话题的吸引度、用户的活跃度、用户心理、不同用户间的相互影响、平台推荐算法等因素对形成这些现象的影响。
  3. 根据问题2建立的数学模型,制定破除“尖叫效应”和“回声室效应”、规避“信息茧房”的策略。
  4.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与数学模型,针对如何破除“信息茧房”撰写1~2页报告,分别对政府的顶层设计、主流媒体的引领和广大网络用户的责任担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三. 数据来源
  1. 参考数据: 爬取的数据是在社交网站reddits上话题中含有关于堕胎(abortion)和枪支 管控(gun control)部分话题(submissions)的内容以及评论(comments)。(也可自己爬取相应的数据 ,如2 ,3)
  2. 微信、微博、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原始数据
  3. 新闻媒体的标签数据库(MBFC)(https://mediabiasfactcheck.com)
B题

如果一批用户变压器(下面简称用户)仅由一个电源变电站(下面简称电源)供电,称为单供。这时配电网由电线和开关联接成以电源为根节点的树状结构图,使得每个用户所在顶点都在图中有路(电线)联接到电源根节点。

一些电力用户一旦发生停电,无论停电时间长短,都会带来较大损失,降低用电满意度。因此,定义 用户用电可靠性:指定时间段内不因配电网故障停电或限电的概率。 为了提升用户用电可靠性,可在两个电源的单供配电网之间建立联络线,并增设开关和扩充电源可供电功率,形成双电源供电配电网(简称双供配电网,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关设置原则:

  1. 配电网中开关(电源出线后开关除外)的设置必须使得网中某处发生故障时,通过开关隔离故障后,保持供电的用户需求功率之和最大化;
  2. 在网上任意一点到电源的所有路中,可以通过设置开关状态使得仅有一条是通路;
  3. 配电网中开关的设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每个用户前端有开关,每个分岔点后端的每条支路上有开关,双供配电网的每条联络线上有开关。 配电网设施可靠性单元划分及其可靠性: 忽略电源至它的后端第一个开关部分,忽略用户至它的第一个前端开关部分,配电网设备可靠性(故障)单元由电源、用户、开关,以及仅含两个开关之间的路(下面称为故障单元路)构成。每个单元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运行的概率称为单元设备可靠性,它等于1减去该单元设备的故障率。 双供配电网用户供电调度原则: (1) 满足一个用户全部需求功率,否则断开该用户; (2) 首先满足各自单供配电网内用户的需求;双供电源多余功率的分配优先提高全配电网供电功率总和,然后提升全配电网最低的用电可靠性。 问题:
  4. 已知一个电源和一批用户的平面坐标、每个用户用电功率需求、每个设备单元建造费用(数据格式见附录)。设计建造费用最低的单供配电网供电所有用户,给出树状配电网的分叉点坐标,并计算该配电网中每个用户的用电可靠性。
  5. 已知两个电源和一批用户的平面坐标、每个用户用电功率需求、每个设备单元建造费用(数据格式见附录)。设计建造费用最低的两个单供配电网,使得每个用户都被供电。给出树状配电网的分叉点坐标,并计算该配电网中每个用户的用电可靠性。
  6. 在第2题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两个单供配电网之间的联络线,增设开关,并扩充电源可供电功率,形成双供配电网,以提高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假设两个电源各自能扩充可供电功率50%,建造双供配电网总花费上限为X,求使得双供配电网中最低的用电可靠性达到最大的联络线和开关设计。画出联络线拓扑简略图,并计算双供配电网中每个用户的用电可靠性。
  7. 在第2题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两个单供配电网之间的联络线,增设开关,并扩充电源可供电功率形成双供配电网,以提高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假设两个电源各自能扩充可供电功率50%,设计建造总费用最低的双供配电网,使得双供配电网中每个用户的用电可靠性不低于Y%。画出联络线拓扑简略图,并计算双供配电网中每个用户的用电可靠性。

附录:数据格式(限定) 算例数据在下列格式限定下自行编制,决赛前将发布统一测试算例数据。 算例数据在下列格式限定下自行编制,决赛前将发布统一测试算例数据。 1、 电源变电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负荷(每个电源单供负荷不超过50个) 3、 开关价格及限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线路造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故障单元故障率 每个电源和每个用户的故障率都是0.5%;每个开关的故障率均是0.2%,故障单元边的故障率(线性化近似)=边的长度(km)*0.002/km。

C题

为了实现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物料运输中使用环保的自动驾驶电动车是发展趋势。

在制订电动车调度方案时,必须考虑充、换电池的时间成本,从而提出了新的车辆运输选址及调度问题。 问题1 一批自动驾驶电动物料车将物料从P点运送到D点,然后空载返回,如此循环往复运送物料。要求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在P点与D点之间确定一个双向同址(像高速的休息站一样)的换电站位置,以及对应的车辆和电池组调度方案,极大化指定时间段内运送物料量,满足资源约束与电池运行方式约束。根据附录所给的数据,求解规划模型,给出换电站位置,并给出在1000小时中运送的物料量,所使用车辆、电池组数量和车辆及其各电池组的具体调度方案。

问题2 在问题1中,将建站条件更改成为“在P点与D点之间每个方向分别确定一个换电站位置”,其他条件与任务与问题1相同。 问题3 考虑峰谷电价、购置电池组、建设充、换电站等成本,制定保证每日最低运输量,3年结算周期投资运行成本最低的建站及电池组调度方案。根据附录所给的数据(缺省的数据自行补充),给出具体算例。 问题4 对多个取料点、单个卸货点,研究上述换电站选址及车辆-电池组调度问题。

附录:数据格式(限定) 算例数据在下列格式限定下自行编制,决赛前将发布统一测试算例数据。 (1) P点到D点:里程10 km,双向单车(轨)专用道,车距不小于200 m (2) 车辆:125辆,速率60 km/h, 每车额定装配6个电池组,初始位于换电站空载状态,且每个车载电池组的SoC(荷电状态)都是100% (3) 电池:900组,单个电池组独立计量,车载6个电池组一致消耗电量,空载车辆每行驶3分钟每个电池组的SoC都减少1%,载货车辆每行驶2分钟每个电池组的SoC都减少1%,车载电池组的SoC位于区间[10%,25%]时方可更换,备更换电池组的SoC为100% (4) 耗时:每更换一个电池组耗时20秒,每个电池组更换下来后充电、检测进入备用状态总耗时3小时,装卸货每次各需要1分钟 (5) 价格:峰谷电价,换电站地价,充电速率及充电桩造价,自动换电池设备价格,电池价格,车辆价格

D题

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井眼轨迹直接影响着整个钻井整体效率。对于复杂水平井,较差的井眼轨迹很可能会造成卡钻或施加钻压困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因而,在施工之前分析影响井眼轨迹走向规律的诸多因素,设计最适当的井眼轨迹显得十分重要。 在井眼轨道设计模型中,设计轨道往往由一些连续的曲线构成。目前常用的复杂水平井的井眼轨道设计模型有“垂直段 + 增斜段 + 稳斜段 + 扭方位段 + 稳斜段 + 增斜段 + 水平段”的七段式井眼轨道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描述井眼轨道的参数可分为基本测斜参数、坐标参数、挠曲参数和工艺参数,基本测斜参数包括井深、井斜角、方位角;坐标参数用来确定轨道上一点的空间位置,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空间坐标可由北坐标、东坐标和垂深表示;挠曲参数主要指井眼轨道的曲率、挠率等参数;工艺参数是指钻井施工中用来确定井眼轨道的参数,主要包括造斜点、工具造斜率和工具面角。 七段式井眼轨道设计模型由空间上的圆弧(如增斜段、扭方位段)和直线(如垂直段、稳斜段)构成,相邻曲线、直线之间光滑连接。对于井眼轨道设计模型的每个井段,通过表征三维井眼轨道所需要的特征参数将观测点1到观测点2处确定井眼轨道的形状和姿态,如图2所示。图2中所示井段是由观测点1的方位角(θ_1)和井斜角(φ_1)、观测点2的方位角(θ_2)和井斜角(φ_2)以及狗腿度(T)征成。狗腿度为从井眼内的一点到另一点,井眼前进方向变化的角度。狗腿度既反映了井斜角度的变化,又反映了方位角度的变化。 石油套管是用于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以保证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为此,套管坐封点应该位于合适的地层中,以便在固井后为套管鞋提供压力完整性。对于七段式井眼轨道设计模型,套管坐封点限制了井斜角的角度。为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套管坐封点的影响,如图1所示。 钻井公司作为采油厂的服务方,合理的完工验收标准是服务合同的要件。由于地层的复杂性,完全精准地按设计的井眼轨道完成钻井的可能性较小。如何平衡钻井成本和风险与完井采油的方便之间的冲突,提出一套合理的钻井完工验收标准也是本题目的任务之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根据附录中的要求及相关参数建立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1、以井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七段式井眼轨道设计模型,结合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参数范围表,确定理想的井眼轨道模型。 2、对于复杂水平井来说,当管柱在井眼轨道中上下移动时,就会产生阻力。小的阻力和扭矩有助于获得光滑的井眼轨道。在问题1的基础上,考虑摩阻扭矩和阻力等情况下,确定理想的井眼轨道模型。 3、假设靶区窗口为长方形(如图1所示),靶心位于窗口中心处。由于测量的影响,井眼轨道定位不可能绝对准确。因此,在问题2的基础上,考虑命中率的情况,确定理想的井眼轨道模型。 4、通过平衡钻井成本和风险与完井采油的方便之间的冲突,试提出一套合理的水平井钻井完工验收标准。

附录

  1. 为了计算扭矩和阻力,假设钻柱在轨道中以重型电缆的形式存在,忽略钻杆引起的管状刚度影响。计算只考虑钻柱旋转的状态,没有任何向上或向下的轴向运动。此外,钻柱的半径为0.1英尺,重量为0.3kN/英尺,摩擦系数为0.2,浮力系数为0.7。
  2. 假设靶区窗口为长方形,窗口处的靶心坐标由空间坐标表示为(5107.5,-3179,10875)(北坐标,东坐标和垂深),此外,目标区域的南北范围为[3930,6284],目标区域的东西范围为[-3228,-3130],目标区域的垂深为[-10900,-10850]。此外,井眼轨道末端与靶区窗口垂直。
  3. 表1为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参数范围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下载

第一种方式自行去官方下载。 第二种方式,到我的公众号下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题思路 A题数据

总体看起来有点像自然语言文字处理,先看下数据来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打开第三个数据库进去,比如搜索堕胎abor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打开第一个然后放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出来它表达的意思是:极端偏见、假新闻、吸引流量、右翼和可疑。其它的应该也是类似的了。它还有对应的详细报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的想法是直接提取可信度评级就行了。

如何收集呢?比如关键词abortion,我们可以考虑用requests中的post来提交关键词搜索,爬取所有这个关键词对应的可信度评级,放在一个excel中。之后在对这个excel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当然我们还要分析传播过程,所以还需要提取到其它的内容,比如流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要忘了这个题目的目标:帮助公众对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现实有一个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不然自己到底在干啥都不知道了。

难点就是数据不好找!爬的国外,把梯子找准备好。不知道国内有数据没,可以找一下微信的数据,不要去爬国外的,感觉好麻烦,放让你如果有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可以的。

第一问思路、数据以及解决方案

要求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点:让我们去下载相关数据,但是也没给我们说怎么下载,哪里下载,因此只能用爬虫,或者有某些收集过相关数据的数据中心(暂且没看到)去下载。

第二点:分析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比如堕胎,这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和影响堕胎这个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第三点:当然就是至少两个话题,一个话题保持中立,一个话题保持两极化。话题要选择好,比如堕胎和枪支管控(主要是针对美国)

难点可能是数据的收集,很多人梯子都没有,更难爬取。我们还要从爬取到的内容中,来提取需要的内容(都是文字),我们可能需要对这些文字在做情绪分析之类的。

待获取到数据后,后续就是NLP技术处理(自己去了解下),对这些文字数据得情绪之类的做判断,也可以当作机器学习得分类问题来处理。

gun control数据

数据实在难找,我找到了一点美国gun的数据,自行进去下载(好吧,CSDN又说我打广告了,自己下载吧)

数据来源请参考:

https://www.kaggle.com/datasets/gunviolencearchive/gun-violence-database/cod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详细的内容以及描述请参考网址:

https://everytownresearch.org/maps/mass-shootings-in-america/

还可以参考美国武器,酒精,烟草管理局:

https://www.atf.gov/resource-center/firearms-trace-data-missouri-2020

Aboration数据

参考网站: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2/06/24/what-the-data-says-about-abortion-in-the-u-s-2/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全国年度堕胎总数的最后一年是 2019 年。该机构表示,当年全国共有 629,898 例堕胎,略高于 2018 年的 619,591 例。Guttmacher 的最新可用数据来自 2020 年,当时它说有 930,160 例堕胎在全国范围内,高于 2019 年的 916,460 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网站:

https://www.guttmacher.org/article/2019/08/state-abortion-policy-landscape-hostile-supportive

这是美国的人民对堕胎的情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是关于世界的堕胎数据:

https://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y-rankings/abortion-rates-by-countr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知道怎么去爬数据,暂且用这些它们统计的数据来凑合用吧…XXX了!这些都是统计数据,需要自己整理一下,基本就可以糊弄的做了~当然倡导大家靠实力做,不要糊弄的语文建模.

当然,昨晚更新了一个做题方法,具体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情绪分析

对已经获取到的文本等内容,判断它的倾向,就需要用到一些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于Python知识扎实的人可以自行去开发研究。

对于小白,我推荐一篇我自己写过的文章,也许对你有一些帮助:

https://chuanchua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9986267

代码自己点击过去查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待更新

C题思路 第一问思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问基本类似线性规划,大家约束表达式写出来。

我们先来看附录部分的一些词语,非专业人士可能并不熟悉:

第一个:双向单车(轨)专用道,指的是车道为允许汽车双向通行的单车道(截图来自百度百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个:车距。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前车与后车保持的距离。

再看巴拉巴拉一大堆的约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理解一下题中的900组:900组电池是一共的吧,一辆车可以装6个电池组,电池组的荷电转发太在10%到25%之间时,就需要换电站更换电池。开始的时候,每个车辆已经装有电池组,这个900有点像是换电站的,不是车上的。差不多时这么理解吧。

因为是规划问题,因此需要写出基本的规划公式,大家想一下怎么写?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决策变量,这三个写出来,这也时很难的。写出来了就能轻松写出代码了。

整体讲解

主要看第一大题,它是一个目标规划问题

现有资源是125车和150组电池,相当于含有275组可使用电池,用完了之后就需要充电了,每次充电需要三个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直接派出新车还是对该车换电池,在换完电池后,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

通过一个动态规划过程自定义函数作为目标函数,用群智能搜索算法进行求解即可。

理清第一问其中的思路,其它小题都是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进行的。

已知条件

1、P点到D点:里程10 km,双向单车(轨)专用道,车距不小于200 m

注意:需要考虑车身的长度。 假设车身为5米,约有96台车能同时行驶。 在理想状态下,相当于每隔12秒可进行发一趟车。

2、车辆:125辆,速率60 km/h, 每车额定装配6个电池组,初始位于换电站空载状态,且每个车载电池组的SoC(荷电状态)都是100%,拉一趟物料,不充电的情况下,耗时22分钟

3、电池:900组,单个电池组独立计量,车载6个电池组一致消耗电量,空载车辆每行驶3分钟每个电池组的SoC都减少1%,载货车辆每行驶2分钟每个电池组的SoC都减少1%,车载电池组的SoC位于区间[10%,25%]时方可更换,备更换电池组的SoC为100%,900/6=150,相当于有150个备用电池。

4、耗时:每更换一个电池组耗时20秒,每个电池组更换下来后充电、检测进入备用状态总耗时3小时,装卸货每次各需要1分钟

耗电5%+3.33%=8.33% 约9趟–75% 约10趟–83.33% 拉货9趟(9.5趟)后或10趟(10.5趟)后电量处于[10%,25%]时,可更换电池(这个点很关键)

对于动态规划,首先推荐还是群智能优化算法,自定义动态规划目标函数,限定待求参数(也就是充电站位置)的上下限,这里话是【0,10】,必须给定参数的上下限,其后根据群智能优化法搜索到局部较优的结果。

关注
打赏
1665165634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13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