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QitwJ4-30cn9RuaJQhIo4Q
曾经有这么一些零散的功能节点,他们各自承担各自的义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了更高效,更完整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他们发扬团队精神,互相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责任传递链表,于是责任链模式诞生了。当然,它的结构也不一定非得是链表,甚至可以是树型分叉结构,这要根据业务场景看怎样去灵活运用,但其核心意义是为了处理某种连续的流程,并确保业务一定能走到相应的责任节点上并得到相应的处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想到了工作流吧?对,企事业单位中通常为了完成某项日常任务,通常要制定一些工作流程,按步骤拆分,并组织好各个环节中的逻辑关系及走向,这样才能更高效、更规范地完成任务。
根据以上流程图,我们来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公司针对出差报销业务制定审批流程,有三个审批角色分别是员工(1000元权限)、经理(5000元权限)、以及CEO(10000元权限),各审批人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taff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aff(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boolean approve(int amount) {
if (amount
关注
打赏
热门博文
- Netty——网络编程 NIO(Selector处理accept事件)代码示例
- CompletableFuture异步编排(多任务组合)
- CompletableFuture异步编排(线程串行化代码示例)
- CompletableFuture异步编排(handle最终处理)
- CompletableFuture异步编排(计算完成回调代码示例)
- hutool工具导出excel代码示例
- java 获取音频、视频文件时长代码示例
- PostMan发送请求参数带有路径特殊字符会返回400错误(与URL字符及URL编码值有关)
- Rabbitmq与Erlang安装包下载图解
- idea2021.1版本SpringBoot项目日志的说明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