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丨挖数
作者丨挖数
一直觉得白电像空调、微波炉、冰箱等,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已经很高,未来随着房地产放缓,进一步增长非常难,这也是格力又做手机又做电饭煲的原因,抢其他品类市场弥补空调的增长乏力。
很早就注意到扫地机器人,感觉这个品类有门槛,需要芯片、传感器和算法,不是随便的家电公司就能进入。但它又不像冰箱、空调那样是家庭的必需品,它属于可替代的,可被扫帚、拖把和吸尘器替代,因此渗透率注定不会有空调、冰箱那么高,查了下空调目前国内的家庭渗透率数据:
截至2020年底,国内每百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是117.7台
数据来源:https://xueqiu.com/8238824411/189026367
而2020年国内每百户家庭的扫地机器人拥有量是4.5台,远远低于空调。
数据来源: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6301500877605_1.pdf?1625041176000.pdf
但会不会如文首说的,由于扫地机器人是非必需,因此4.5就已经接近天花板呢?可以拿美国数据对比。
截至2020年,美国每百户家庭拥有16台扫地机器人,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未来国内扫地机器人拥有量还能翻个3.5倍。
数据来源: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012111439241477_1.pdf?1607709162000.pdf
但实际不能这么对比,因为美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7平米,而国内这个数据只有31.8平米,只有人家一半,那些住60平左右房子的人应该不会蠢到去买扫地机器人。
于是我又想到拿日本来对比,日本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是33.5平米,跟中国接近,而日本每百户家庭拥有9台扫地机器人,由此看国内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美国的渗透率还在逐年增长,因为美国对吸尘器非常依赖,扫地机器人是吸尘器的替代品,机构预测未来2、3年美国的渗透率会飙到30%,主要是疫情影响带来的居家时间增多,美国人开始折腾家用电器。
国内竞争格局
根据东方证券的数据,国内销售额前三分别为 科沃斯、小米和石头,其中小米的扫地机是石头代工的,因此实际就是两雄相争的格局:科沃斯和石头,刚好这两家都是上市公司,我可以拿财报数据对比。
科沃斯和石头两家公司一家从硬件起家,一家软件起家。科沃斯98年由钱东奇创立,钱东奇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最早在汕头大学当老师,80年代下海做外贸,中国第一台吸尘器就是他进口的。
(来自百度百科)
90年代开始自己办厂做吸尘器代工,几乎代工过世界所有著名的吸尘器品牌,2001年生产出第一台扫地机器人。
科沃斯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自己工厂,专注吸尘器,一路从代工到自有品牌。
石头科技由昌敬创立,昌敬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历经程序员,微软技术经理,腾讯产品经理,百度高级产品经理,2014年成立石头科技,创始团队都是微软前同事。
石头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第一台扫地机器人是16年推出的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后来陆续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招股书可以看到16年公司100%营收依赖于小米、17年90.36%、18年50.17%、19年43.01%,20年降低到9.3%,基本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石头的优势在于软件,他的生产是外包的,自己专注在设计。
拿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对比一下:
数据来自财报
可以看到石头一开始非常猛,因为傍上小米,所有小米线下店/网店都会卖扫地机器人,但20年慢下来,因为开始摆脱小米自主发展,科沃斯则比较稳,除19年,其他年份都保持25%+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看到这个数据会非常乐观,因为这就是一条高速增长的赛道,有种10年前格力的感觉。
科沃斯20年销售额是石头1.6倍,市值是石头的1.9倍,两家公司都非常依赖电商,科沃斯自有品牌线上销售额占比85%,线下仅15%(京东电器、苏宁电器),没查到石头科技的线上占比,但公司20年财报提到线上销售额为主导。
数据来源:https://smarthome.ofweek.com/2021-09/ART-91000-8500-30523786.html
再来看看两家公司的毛利率:
扫地机器人这个品类,科沃斯19年毛利率是44.86%,20年提升到48%,石头19年37.47%,20年飙升到51.75%,应该是转自主品牌的缘故。
销售额迅速增长,毛利率逐年提升,信心爆棚。
第三个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的是两家公司除了扫地机器人一直在更新换代,比如全局规划、自动充电,到基座自动集尘,以及最近的扫拖一体机,还在持续推出新品类。
比如科沃斯的擦窗机器人、移动空气净化器、还有去年刚推出的添可洗地机,可以看到他在自己能力边界内一直在推出新品类,而且推一个火一个,如今扫地机器人以外的品类占到科沃斯整体营业额的38%
石头也推出了无线吸尘器和洗地机,跟科沃斯形成竞争。
赛道是好赛道,但因疫情和经济影响,消费下行,动辄2000元以上的扫地机器人未来大部分家庭是否还买得动,说不定会消费降级,被扫帚和簸箕逐步替代也说不定,加上原材料和海运价格飙涨,因此也不应过分乐观呀。
本文仅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
3D视觉精品课程推荐:
1.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3D点云目标检测全栈学习路线!(单模态+多模态/数据+代码) 3.彻底搞透视觉三维重建:原理剖析、代码讲解、及优化改进 4.国内首个面向工业级实战的点云处理课程 5.激光-视觉-IMU-GPS融合SLAM算法梳理和代码讲解 6.彻底搞懂视觉-惯性SLAM:基于VINS-Fusion正式开课啦 7.彻底搞懂基于LOAM框架的3D激光SLAM: 源码剖析到算法优化 8.彻底剖析室内、室外激光SLAM关键算法原理、代码和实战(cartographer+LOAM +LIO-SAM)
9.从零搭建一套结构光3D重建系统[理论+源码+实践]
10.单目深度估计方法:算法梳理与代码实现
11.自动驾驶中的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实战
12.相机模型与标定(单目+双目+鱼眼)
重磅!3DCVer-学术论文写作投稿 交流群已成立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请加入3D视觉工坊-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 微信交流群,旨在交流顶会、顶刊、SCI、EI等写作与投稿事宜。
同时也可申请加入我们的细分方向交流群,目前主要有3D视觉、CV&深度学习、SLAM、三维重建、点云后处理、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CV入门、三维测量、VR/AR、3D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缺陷检测、行人重识别、目标跟踪、视觉产品落地、视觉竞赛、车牌识别、硬件选型、学术交流、求职交流、ORB-SLAM系列源码交流、深度估计等微信群。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例如:”3D视觉 + 上海交大 + 静静“。请按照格式备注,可快速被通过且邀请进群。原创投稿也请联系。
▲长按加微信群或投稿
▲长按关注公众号
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知识星球:针对3D视觉领域的视频课程(三维重建系列、三维点云系列、结构光系列、手眼标定、相机标定、激光/视觉SLAM、自动驾驶等)、知识点汇总、入门进阶学习路线、最新paper分享、疑问解答五个方面进行深耕,更有各类大厂的算法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星球将联合知名企业发布3D视觉相关算法开发岗位以及项目对接信息,打造成集技术与就业为一体的铁杆粉丝聚集区,近4000星球成员为创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进步,知识星球入口:
学习3D视觉核心技术,扫描查看介绍,3天内无条件退款
圈里有高质量教程资料、可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决问题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