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说好话,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毒鸡汤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后台和我留言,让分析分析。分析我谈不上。因为我没有相关数据,这里只说说我的看法。毒鸡汤,都是一个个例,偶现的事件,来进行聚焦放大,从而变成热点,如《xxx博士,也买不起房啦》,《某某某,20岁,年薪100万啦》,《xxx创业一年,获得1亿美金天使轮投资啦》,《xxx本科生,年薪30万啦》这样的话题,是大家的痛点,尤其能引起共鸣,读完后,开始焦虑,担心。可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数据是多少,有多少。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我曾做过一段数据分析,当然是程序中。我们的成功率,崩溃率,及相关指标。那这些数据,是从用户那里投递上来的。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才得出相关有结论。因为数据是唯一佐证我们的强有力支撑。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本科的毕业论文时,导师,一直让我用相关实验数据来做对比,当时做的也是播放器,对起播时间,证明你的播放器播放视频,时间比市场上的其他的播放器快。我做了一些数据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是,10个市面上的播放器,同等的视频源,比我快的有7个,当然现在看来是很low了。本科毕业设计,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有了数据对比,可以让人更信服。
之所以说用数据说话,是因为我们要科学的分析问题。前段时间,看CCTV-10,讲北京的雾霾,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比以前重了。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给出的结论是:PM2.5全年的平均值在逐年下降。而它在某一季节性下,却在不断加重,也就出现我们看到的冬天的雾霾,特别重,而其他几个季节却是很少。这个纪录片,大家也可以google搜索,不是我在这瞎说。也就是说某一季节时,雾霾的严重性,让大家觉得北京的雾霾比以前更严重了。另一个就是很多人不是最近换工作,简历里,最好带有相应的数据,这样你的面试机会会多很多,如你把崩溃率,从多少降到多少? 优化了多少M内存?安装包瘦身了多少M?绩效拿过多少次A+或A++?你的app,用户量是个什么层级的?等等。这些数据,无疑是面试官最care的。
很多观点,大家都是信手拈来,都不经过合理化分析。如《xxx博士,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啦》,是不是真的很多博士,没有买起北京的房呢?《某某某,20岁,年薪100万啦》,是不是我们中很多人20岁时,就年薪100万了呢?《xxx创业一年,获得1亿美金天使轮投资啦》是不是大多数创业者,都能拿到这么高的融资呢?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xxx本科生,年薪30万啦》,有多少本科生,年薪30万呢?让很多人甚至觉得读研没有用,从总体上看,注意是从体上看,读研的,比不读研的,可以更有机会去大公司及有更好的待遇。所以,在没有做出某种成绩时,我们还是先埋头踏实让自己的事。让自己的思考方式,能给自己带来更多价值。
第一时间获得博客更新提醒,以及更多android,源码分析,最新开源项目推荐,更多有价值的思考,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